中美芯片大战,却让日本发现一个惊天秘密!日媒紧急呼吁:“全球70%的成熟制程订单正源源不断流向中国工厂,价格低到让我们怀疑人生!” 日媒的紧急呼吁,彻底撕开了中美芯片大战的伪装战局。 美国这两年在芯片上的操作可真够狠的,2024 年逼着 ASML 取消高端光刻机订单,不准向中国出口 NXT:2050i 这类能造先进制程的设备,还拦着技术转让,本以为这样能把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脖子掐住。可他们万万没算到,高端芯片卡得越死,中国在成熟制程上的步子迈得越稳,反倒成了全球厂商的 “救命稻草”。 日本媒体急眼不是没道理,他们自己的处境太尴尬了。台积电在熊本建的晶圆厂刚投产,主打 12 到 28 纳米的成熟制程,看着挺热闹,实则满肚子苦水。 日本造芯片的成本高得吓人,台积电给当地大学毕业生开的月薪比平均水平高 40%,光人力成本就压得喘不过气。 更要命的是,日本汽车产业离不开成熟制程芯片,每辆车的电源管理、传感器都得用,可本土产能跟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往中国跑。 这可不是日本媒体瞎嚷嚷,有实打实的数据撑着。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算过账,2025 年中国晶圆厂的产能能占到全球近三分之一,每月能造 1010 万片晶圆当量,这里面 70% 全是 28nm 以上的成熟制程。 华虹半导体去年全年产能利用率快到 100% 了,无锡的 12 英寸产线一投产就满负荷运转,专门对接新能源汽车和物联网的订单。对比之下,日本那点新增产能连自家汽车厂的需求都填不满,更别说抢国际订单了。 中国能接住这么多订单,绝不是靠 “低价倾销”,而是真的有两把刷子。成熟制程看着技术门槛没那么高,可产业链配套得跟上。 现在中国在成熟制程的设备和材料上已经突破不少,像半导体设备里的陶瓷加热器,虽然高端还依赖进口,但成熟制程用的已经能稳步供应大客户了。 上游配套能跟上,成本自然就下来了,比日本、欧洲的工厂低个 20% 都不奇怪,这可不是瞎压价,是产业链优势堆出来的。 更妙的是,中国踩准了市场需求的节奏。现在全球最缺的不是 7nm、5nm 的高端芯片,而是新能源汽车、端侧 AI 这些领域要用的成熟制程芯片。 芯原股份第三季度光 AI 相关的订单就占了 65%,这些订单大多都是 28nm 以上的工艺,正好对口中国工厂的产能。 日本车企想造电动车,欧洲要搞工业控制,都得用这类芯片,中国工厂能快速交货、价格还合适,订单能不往这跑吗? 美国自己其实也没占到便宜,反倒坑了盟友。他们一边喊着要 “供应链多元化”,一边又拿不出替代方案。中国虽然高端光刻机被卡,但成熟制程用的设备能正常采购,索性一门心思扩产能。 中芯国际、晶合集成这些企业每年新增四五座晶圆厂,产能上去了,规模效应就出来了。反观欧洲,喊着 2030 年实现本土加工 40% 的稀土,可连成熟制程的芯片都得从中国买,所谓的 “技术封锁” 早成了笑话。 日本现在是进退两难,一边想跟着美国围堵中国,一边又得求着中国给芯片订单。他们花大价钱请台积电来建厂,本想摆脱依赖,结果成本下不来,产能还跟不上。 日媒喊 “价格低到怀疑人生”,其实是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被彻底边缘化。毕竟汽车、消费电子这些日本的支柱产业,离了成熟制程芯片根本玩不转。 说到底,这哪是什么 “惊天秘密”,就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围堵里找对了路。美国想靠封锁把中国摁死,结果反倒帮中国把成熟制程的路踩宽了。现在全球七成订单流向中国,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毕竟在真金白银的成本和实打实的产能面前,所谓的 “技术同盟” 压根扛不住需求的压力。日本媒体再急也没用,要是真断了中国的成熟制程芯片,最先扛不住的恐怕是他们自己的汽车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