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中美芯片大战,却让日本发现一个惊天秘密!日媒紧急呼吁:全球70%的成熟制程订单正

中美芯片大战,却让日本发现一个惊天秘密!日媒紧急呼吁:全球70%的成熟制程订单正源源不断流向中国工厂,价格低到让我们怀疑人生! 日经新闻深夜发布的紧急分析报告,把整个日本半导体行业都搅醒了 —— 报告里白纸黑字写着,全球 70% 的成熟制程芯片订单,正扎堆涌向中国工厂,而中国给出的报价,比日本企业的成本价还低 15%,这让靠成熟制程吃饭的日本厂商彻底坐不住了。 要知道,成熟制程指的是 28 纳米及以上工艺的芯片,别看技术不如 7 纳米、3 纳米先进,却是汽车、家电、工业设备的 “心脏”,全球每年需求超过 5000 亿美元。 过去十年,日本在这个领域一直稳坐第二把交椅,东芝、瑞萨等企业靠着稳定的质量,把订单牢牢抓在手里,仅汽车芯片一块,日本就占了全球 40% 的份额。可从 2024 年下半年开始,情况突然变了。 最先察觉不对劲的是瑞萨电子的生产部门。负责汽车芯片订单的课长佐藤健,去年 10 月发现手里的订单量突然少了三成,不少合作多年的车企客户,借口 “成本控制” 转投其他厂商。 他派人去打听才知道,原来中国中芯国际给某德国车企报的 28 纳米车载芯片价格,每片比瑞萨低了 2 美元。要知道,瑞萨生产这种芯片的成本就得 12 美元,中国厂商 10 美元还能赚钱,这让佐藤健根本不敢相信。 更让日本企业焦虑的是中国工厂的产能。2025 年初,中国长江存储的武汉工厂新增了两条 12 英寸晶圆生产线,专门生产 40 纳米和 28 纳米芯片,投产后每月能加工 12 万片晶圆,相当于全球成熟制程总产能的 8%。 而中芯国际在上海、北京的四座工厂,28 纳米芯片的良率已经稳定在 98% 以上,和日本企业的水平持平。有业内人士透露,中国工厂还在采用 “三班倒” 的模式赶工,订单排期已经排到了 2026 年 3 月,这种产能爆发力,是日本企业望尘莫及的。 日本半导体设备商东京电子的遭遇更能说明问题。过去,日本企业生产成熟制程芯片,几乎都用东京电子的刻蚀机和薄膜沉积设备。 可 2024 年,东京电子对华设备出口量暴跌 40%,原来中国北方华创已经研发出能替代的设备,价格还便宜 30%。东京电子社长东哲郎在内部会议上无奈表示,中国在设备领域的突破,让日本企业失去了 “最后一道护城河”。 再看市场需求端,全球汽车行业正掀起电动化浪潮,电动车需要的功率半导体、MCU 芯片,大多是 28 纳米及以上的成熟制程产品。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还是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这让中国芯片工厂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去年 12 月,某中国芯片厂商接到某新能源车企的紧急订单,要求在两个月内交付 100 万片 28 纳米 MCU 芯片,中国工厂加班加点硬是按时完成,而日本企业通常需要四个月才能交货。 日本媒体在报告里还提到一个细节,过去中国芯片企业主要接中低端订单,可现在连三星、LG 这些韩国企业,都开始把部分 28 纳米家电芯片订单交给中国工厂。某韩国电子厂商采购负责人私下说,中国芯片的质量已经达标,价格却低很多,“在成本压力下,我们没有理由拒绝”。 现在,日本半导体行业协会已经向政府提交报告,呼吁出台补贴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可不少业内人士都清楚,在中美芯片大战的背景下,中国在成熟制程领域的优势已经逐渐形成,日本想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恐怕没那么容易。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