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毛主席晚年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让在场的客人为之动容:“不要说我是天才,我是地才,

毛主席晚年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让在场的客人为之动容:“不要说我是天才,我是地才,地就是土地吧。都是人民群众的经验,我作的总结。没有人民,啥事都干不成啊!” 1971年深秋,毛主席在中南海书房会见外宾时,用颤抖的手在茶几上画了个"地"字。当翻译解释"地才"含义时,在场越南革命家黄文欢悄然拭泪。 1964年,毛主席与科学家钱学森讨论原子弹研制时,他指着院中枣树说:"你们是树上的果,人民是地下的根。" 次年审阅《毛泽东选集》注释稿,他划掉"天才军事家"称谓改为"战争学习者"。 1969年中共九大期间,当林彪鼓吹"天才论"时,毛泽东在休息室对周恩来说:"把我捧得越高,摔得越重。我们都是土地公公,离了泥土啥也不是。" 这种清醒认知,源于他早期农村调查的切身体验。 1927年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他睡在祠堂草堆里听农会骨干讲"砍头术",才发现革命真理藏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1941年延安枣园里,毛泽东把采访群众比作"挖泉眼":"表面看是黄土,刨三尺就有甜水。"他要求干部收集民间智慧时做到"三不":不打断诉苦、不纠正方言、不否定迷信。 这种尊重甚至延伸到语言风格,他起草《论持久战》时特意采用"磨豆腐"、"顶梁柱"等俗语,让文化水平低的战士也能听懂。 正是这种泥土般的贴近性,使党的政策在山东根据地推行时,农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二五减租好比薅杂草,减掉地主肥自家"。 "地才"哲学更是充满智慧,1947年转战陕北时,中央机关被敌军围困,毛泽东采纳老乡建议用"驴蹄倒绑布"方法反侦察。 让骡队行进时蹄铁反装,制造向南假象实则北上突围。 淮海战役中,他根据民工发明的手推车运输法,设计出"车轮滚滚"后勤体系,百万支前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战争奇迹。 这些经历让毛主席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坦言:"所谓领导,就是把群众意见加工成办法。" 晚年毛主席的自我定位愈发谦逊,1970年会见斯诺时,他指着窗外施工工地说:"那些盖楼工人比我贡献大,我不过是在他们砌的墙上画蓝图。" 当工作人员整理书房发现他批注"群众是孔明,我们是学生"的《三国演义》时,他才透露心声:"诸葛亮借东风还要观天象,我们借民力就要懂民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毛主席身上完美融合。 当他要求把"人民万岁"刻进新中国国玺时,实则是给政权打下最深厚的合法性根基。 毛主席说的'地才',就是让我们把办公室设在田埂上。 这种俯身向下的姿态,或许比任何技术更能保持政策的生命力。 毛主席书房那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墨迹已泛黄,但蕴含的真理历久弥新。当他最后岁月里坚持让护士读群众来信时,颤抖手指划过的不只是文字,更是连接大地母亲的脐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