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榜样丨从职场“落差”到全国劳模:卢丽鹏的十六年电力人生

大皖新闻讯75.2万只智能电表检定合格率100%、18项国家专利,每年为公司节约20万元;1700余家企业免费义诊……这些数字背后,是国网安徽芜湖供电公司卢丽鹏在16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中交出的答卷。

2025年初,当得知自己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时,卢丽鹏的第一反应是“激动,有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然而,激动过后,她更多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更属于千千万万扎根岗位的电力工作者。”

从“落差”到“拔尖”的蜕变

200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卢丽鹏进入国网芜湖供电公司,从事计量工作。初入职场的她,曾觉得计量工作“比较繁琐枯燥,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与她入职前想象的“丰富多彩、技术含量高”的工作相去甚远。

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没有击倒她。卢丽鹏很快调整心态,将“落差”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把它做到最好。”抱着这样的信念,她主动钻研业务,不仅跟着班组里的老师傅学习实操技巧,还利用业余时间啃下一本本专业书籍,朝着“国家一级注册计量师”这一更高资质发起冲击。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她在入职第二年就包揽了公司计量比武的三项冠军,“当时第一次参加公司的竞赛,操作步骤和方法都不清楚,班组里的师傅们非常耐心地教我,还把整理的备赛秘籍给我学习。”卢丽鹏回忆道。这份传承与温暖,助力她在计量之路上快速成长。

为提升综合能力,2013年,她利用周末攻读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用持续学习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充电续航”。彼时芜湖至杭州高铁未通,为兼顾工作与学习,她每周六凌晨3点乘普速列车赴杭,周日晚8点返程,往返近8小时,风雨无阻。历经65个周末、520余小时车程、130张车票、行程达41600公里,终于在2015年顺利通过答辩,成为该届首位获MPM工程硕士学位的学员。“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很多知识用到了我的工作和职业发展中,包括班组管理工作和生产工作,让我能有一个更宽阔的视野,使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去开展工作。”

从解决问题到创造价值

卢丽鹏的坚持与积累,让她从一名技术新兵,成长为团队的“定海神针”。担任检测一班班长期间,她带领团队主导完成了75.2万只智能电表检定任务,实现合格率与客户满意度的双100%。这份“零失误”的成绩单背后,是她和团队对每一块电表的极致较真。在智能电表推广初期,网络上流传着“智能表走得快”的谣言,不少用户心存疑虑。“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信任问题。”卢丽鹏意识到,消除用户的误解是重中之重,她带队进社区、进企业,将电能计量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

“我们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清楚地认识到,电能表是连接我们和千家万户的桥梁,容不得半点失误。”卢丽鹏说,“在每一块电表的检定中,我们都会严谨细致地把关校验,确保’百分百’的精准底线。”

在她看来,创新来源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关键是把一线的“痛点”变成攻关的“起点”。2012年9月的一次现场检定,班组成员们抱怨失压仪的复位工作:这套机械流程不仅是个“老大难”,费时费力,更埋藏着安全隐患。但若直接更换,又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大家陷入了两难。“当时安装的失压计时仪复位非常繁琐,需要持续按压复位,现场工作很不方便。”卢丽鹏介绍道。于是,从这个小小的不便出发,她带领团队用时半年,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失压仪自动复位装置”,他们用一块电能表绝缘挡板,设计出一个简易的卡扣装置,实现了自动复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个看似简单的小发明,每年能为公司节约20万元。截至目前,她已获18项国家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及20余项省部级创新成果。

从岗位责任到社会责任

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卢丽鹏发现:“芜湖地区大多数中小微企业自有用电设备得不到正常运维,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2020年,她牵头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发起“义诊联盟”,为1700余家企业免费义诊。从线路检查到设备维护,从节能建议到安全宣传,志愿者们全方位为企业解决用电难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运维成本。

在服务群众和重大项目方面,卢丽鹏同样不遗余力。2023年,她参与打造“芜优供电2.0”服务品牌,围绕用户办电、用电、绿色用能全生命周期,打造以“芜优办电、芜优用电、芜优能效”为内涵的服务体系,构建政企优质服务共同体。“我们跟踪服务十大新兴产业,对中联云港、奇瑞汽车、瑞纳半导体等重大项目开展超前服务,提供规划建议,为‘东数西算’等项目节省投资数亿元。”卢丽鹏告诉记者。

从技术尖兵到团队领路人

作为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专家,卢丽鹏深知传承的重要性。“我最看重队员的是工作的责任心和严谨细致的态度,作为计量岗位的一员,我们的工作理念就是计量的16个字‘公平为上,准确为先,可靠为重,服务为本’”。通过“传帮带”机制加快对青年人的培养,组织青年员工开展技能培训、业务拓展学习和前沿技术学习。2015年,她带领的团队被评为“安徽省工人先锋号”,她的工作室在2023年获评省级荣誉。工作室不仅是技术攻关的阵地,更是年轻员工成长成才的“孵化器”。“在带徒授艺方面,我努力让带出的每一个徒弟比我优秀,同时作为师父也要持续学习成长。”卢丽鹏谦逊地表示。

卢丽鹏将“工匠精神”的核心归结为“精益求精和锐意创新”。从技术新兵,到全国劳动模范,卢丽鹏用十六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中国电力工作者的缩影——平凡因坚守而伟大,岗位因创新而出彩。展望未来,她的目标依然务实而坚定:“专业上能够更进一步,依托工作室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才。”

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实习生曹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