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回头路了。美国手里的绳子,已经勒住中国经济的咽喉;而中国手里的

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回头路了。美国手里的绳子,已经勒住中国经济的咽喉;而中国手里的刀,也正对着美国的高科技命脉。只不过战场不在战壕,而在港口、芯片、能源和货币之间。 港口作为全球贸易的门户,早就是双方角力的前沿阵地,美国很清楚,控制了关键港口,就等于握住了全球供应链的开关,于是便动起了政治操弄的心思。 特朗普上台后不久,就高调宣称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甚至不惜以军事相威胁,紧接着美国务卿直奔巴拿马施压,最终促成贝莱德牵头的财团收购了和记港口集团80%的资产。 美国这么一操作,等于把中国的航运通道架在了火上,随时可能通过限流、加征附加费等手段卡脖子,但中国也没坐以待毙,早在2008年就接手了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当时这个港口受金融危机影响年亏损超千万欧元,集装箱吞吐量仅88万TEU,全球排名第93位。 经过多年运营,到2022年比港的吞吐量已经飙升至720万TEU,增长率高达718%,全球排名跃升至第九位,还打造了中欧陆海快线,辐射中东欧9个国家7100万人口,成为中欧贸易的第三条大通道。 美国想通过控制港口围堵中国,却没想到中国另辟蹊径,把一个濒临倒闭的港口打造成了自己的战略枢纽,这种反向破局让美国的算盘落了空。 芯片领域的较量更是刺刀见红,美国把高科技霸权的赌注全压在了这里,为了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美国出台了520亿美元补贴的芯片法案,还不断升级出口管制,从最初限制7nm及以下制程芯片,直接扩大到14nm及以下,把50多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甚至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机。 美国的如意算盘很简单,就是让中国永远停留在芯片产业链低端,永远依赖美国技术,但事与愿违,从数据上看,中国芯片自给率也在稳步提升,2018年还只有15.9%,到2023年已经增至23.3%,预计2027年将达到26.6%。 美国本想通过断供让中国芯片产业停摆,却没想到反而倒逼中国企业加速自主研发,原本动力不足的国产替代现在搞得风生水起,而美国的芯片企业却因为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损失惨重,高通、英伟达等公司的营收都出现了明显下滑,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操作,着实有点滑稽。 能源战场的博弈,一边是美国的霸权施压,一边是中国的多元破局,美国长期依靠石油美元体系操控全球能源价格,还试图联合盟友限制对中国的能源出口,想通过能源卡脖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但中国早就布局多元化能源进口,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强势崛起,直接戳中了美国的要害,中国对钨等25种稀有金属实施出口管制,这些都是芯片、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的关键材料,美国的高科技制造离不开这些资源。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的新能源产业,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38万辆,同比增长60%,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直接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光伏装机量达到109GW,占全球新增装机的60%,光伏组件更是占据全球市场的绝对主导。 美国原本想靠传统能源霸权牵制中国,却没料到中国在新能源技术上实现了弯道超车,不仅摆脱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在新能源高科技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美国的能源牌没打好,反而让自己的传统能源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货币领域的较量,是美元霸权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正面交锋,美国长期依靠美元霸权收割全球,每次加息降息都能引发新兴市场动荡,还试图通过金融制裁限制中国的货币结算。 但中国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脚步从未停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业务规模持续爆发,2023年处理金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7%,2024年更是达到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还实现了直参六大洲全覆盖。 中国与俄罗斯、巴西等国达成本币结算协议,中巴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从不足1%飙升至10%以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 美国想靠美元霸权一直收割全球,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逃离美元体系,中国不声不响地搭建起自己的货币结算网络,虽然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还只有2.79%,但增长势头迅猛。 这种变化背后,是各国对美元霸权的厌倦,也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美国想通过货币勒住中国,却没想到中国正在悄悄瓦解美元的垄断地位。 这四个战场的较量环环相扣,港口是贸易的通道,芯片是产业的核心,能源是发展的基础,货币是结算的关键,中美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博弈,本质上是新旧秩序的碰撞。 美国想维持自己的全球霸权,所以不惜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用技术封锁打压竞争对手;中国则想实现自主发展,不想被别人卡脖子,所以在各个领域默默耕耘,实现突破。 美国以为靠施压就能让中国屈服,却忘了中国最擅长的就是在压力下成长,美国的每一次制裁,都变成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动力。 而中国的每一次突破,都在削弱美国的霸权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