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把它旗下两家做临床研究服务的子公司(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打包卖掉了,买家是知名投资机构高瓴,基准价格是28亿元人民币。
核心要点拆解:
卖了什么?
卖了旗下两家子公司100%的股权:
上海康德弘翼医学临床研究有限公司
上海药明津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这两家公司主要业务是临床研究服务,简单说就是帮药厂做新药的人体试验。
卖给谁了?
买家是高瓴资本为了这次交易专门新成立的两家公司。
高瓴是国际知名的投资机构,财力和信誉都很好,所以药明康德认为他们付得起钱。
卖了多少钱?怎么付?
基准价是28亿,但最终价格会调整,像“分期付款+绩效奖金”:
第一期(55%):政府批准交易后支付。
第二期(10%)和第三期(15%):满足一些条件后支付。
第四期(尾款20%):这是关键!这部分钱要看这两家公司未来三年(2026-2028)的业绩。如果业绩完成80%以上才能拿到,而且拿多少(50%到150%之间)跟业绩完成度挂钩。等于说,如果未来业绩不好,这28亿可能就拿不全。
为什么要卖?
药明康德说这是为了更加聚焦主业(CRDMO模式,即药物发现、实验室测试、工艺开发和生产),卖掉非核心的临床业务,可以回笼资金,更好地投入到全球化和核心产能建设上。
对药明康德有什么影响?
赚钱了:即使按28亿算,也远高于这两家公司的账面净资产,所以这笔买卖是溢价出售,预计会给公司2025年的利润带来很大的积极影响(会有一大笔投资收益入账)。
业务影响小:这两家公司收入只占药明康德总收入的约3.5%,利润占比约0.7,卖掉后对公司整体业务影响不大。
不再并表:交易完成后,这两家公司就不再是药明康德的子公司了。
接下来还要做什么?
交易协议已经签了,但还需要走完政府审批流程(主要是反垄断审查)和工商变更登记。
有什么风险?
虽然签了协议,但还没完全走完流程、拿到全部钱。
最终价格不确定,尾款部分存在因业绩不达标而拿不到或拿不全的风险。
总结一下:
药明康德做了一笔“瘦身”交易,卖掉了非核心业务,从高瓴那里换回一大笔钱,用于发展更核心的业务。这笔买卖目前看很划算,能大大增厚利润,但最后能拿到多少钱,还得看卖出去的“孩子”未来三年争不争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