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92年韩国城之战”通常指的是1992年4月29日开始的洛杉矶骚乱(又叫“洛

“1992年韩国城之战”通常指的是1992年4月29日开始的洛杉矶骚乱(又叫“洛杉矶暴动”“罗德尼·金事件后骚乱”)中,韩裔商户和居民在Koreatown(韩国城)自发武装防卫的那几天。韩裔社区自己把那场事件称为“4·29”,并把那几天当成一场生死关头。

1992年4月29日,洛杉矶法院宣告4名被拍到围殴非裔司机罗德尼·金的警察无罪。这被很多非裔与拉美裔市民视为司法纵容警暴,于是南洛杉矶先爆发示威、打砸、纵火,局面很快失控,演变成全城骚乱。

最令韩裔社区震惊、愤怒的一点是:当韩国城开始遭到成片洗劫时,警方几乎没有出现在街上。

后来的回忆与报道指出,洛杉矶警局当时兵力紧张,本能地把资源围在比弗利山、好莱坞等富裕、白人区外围,建立警戒线,而把以少数族裔为主、经济地位较低的韩国城“放在外面”,几乎等于放任那一片自生自灭。

结果就是:店铺被洗、玻璃被砸、仓库被点火,报警没人来;有些韩裔店主回忆说,自己眼睁睁看着巡逻车掉头走人。“我们每五分钟打一次电话报警,没有回音”,甚至有人说“我从没见过警察跑得那么快”。

这一刻,很多韩裔移民非常直接地意识到:没有人会保护他们的财产、店铺、甚至家人。

于是出现了最具标志性的画面:手持步枪、霰弹枪、手枪的韩裔店主、亲友、志愿者,出现在韩国城的街角、屋顶、停车场上,守着超市、便利店、家电行、家具店。后来网络上把这些人叫作“屋顶韩国人(Rooftop Koreans)”。

许多早期赴美的韩裔男性都服过韩国义务兵役(当时韩国男性要服长达两年多的强制服役),会基本枪械操作、配合、火力掩护之类的东西。他们临时组成了巡逻小队,分好位置,有人守屋顶,有人守路口,有人当观察哨,还有人用对讲机联络。

韩国城里甚至出现了实打实的枪战场面:商户们用卡宾枪、半自动步枪、霰弹枪在街角还击持枪抢劫者,电视台把这些画面播了出去,全美、甚至全世界都看到了少数族裔店主端枪死守自己社区的景象。这就是后来被戏称为“韩国城之战”的核心画面。

他们很多人后来都说,他们真正想做的是“吓退抢劫、拖时间,等正规力量来”,因为一旦店烧了,他们在美国十几二十年的全部积蓄就没了。对很多第一代移民家庭来说,那家小超市、小家具店就是全部人生存底线。

到骚乱平息时,洛杉矶全城共有数十人死亡、上千人受伤,上千座建筑被烧,损失总额估计约10亿美元。韩国裔商家承受了极不成比例的破坏:大约2300家韩裔经营的小店在骚乱中被抢或被烧,损失估计有数亿美元,占到了整体损失的很大一块。

要扭转局面,最后不是洛杉矶警局,而是加州国民警卫队、以及后来联邦层级介入维持秩序(美国总统当时动用了《叛乱法》(Insurrection Act)派出军力协助恢复治安),局势才慢慢稳定下来。

很多韩裔回忆说,4·29 之前,他们在美国社会里是“沉默的小商户”“不会吭声的移民”;4·29 之后,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并没有真正被这个城市的制度保护,也没有政治话语权。那几天逼着韩裔社区建立政治联盟、学会发声、组建民权团体,后来推动韩裔更积极进入地方政治。有人甚至说,“韩裔美国人是在1992年4月29日诞生的”。

“屋顶韩国人”后来在美国网络文化里被当作“民间持枪自卫”的经典样本,被枪权派当成口号:当国家/警察不来,你只能自己守住家当。韩裔社区内部对这种美化是很复杂的——他们知道那几天是真正的恐惧,不是英雄电影。但这套影像后来被不断复用,成了美国政治文化里一个强力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