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90%的家长都不知道,做对了这件事,孩子抽动症慢慢消,光吃药是断不了根的! 专研

90%的家长都不知道,做对了这件事,孩子抽动症慢慢消,光吃药是断不了根的! 专研儿童抽动症40年,我接诊过太多“药罐子”孩子——家长带着厚厚的病历本过来,西药、中药吃了一箩筐,可孩子眨眼、耸肩的动作还是时好时坏,停药就复发。 其实我想跟家长们说句掏心窝的话:抽动症不是“吃药就能压下去”的毛病,找对根源配合调理,才能真正断根。 很多家长面对抽动症,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吃药控制”。 这种心情我能理解,但过度依赖药物,往往会掩盖真正的问题。 就说西医常用的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比如硫必利)、α受体激动剂(比如可乐定),确实能快速压制抽动动作,但临床中我见过不少孩子服药后出现嗜睡、头晕,甚至体重异常增加的副作用。 更关键的是,药物只能“治标”,没法解决孩子体内的体质失衡,停药后症状反复是常事。 8岁的小宇就是典型例子。第一次来门诊时,他频繁眨眼、耸肩,一分钟能做好几次,家长说之前用西药控制了3个月,症状减轻后一停药就反弹,孩子还总说“头晕不想动”。我 仔细问诊后发现了关键:小宇性格特别敏感,父母对他学习要求严格,写作业慢一点就会训斥,孩子每次紧张时眨眼就更频繁;而一到假期不用写作业,症状就会自然减轻。 再看他的舌象——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这是典型的“肝风内动兼脾虚痰扰”型抽动症:家长的严厉让孩子肝气郁结生风,平时吃的零食太多伤了脾胃,痰湿内生又加重了风动。 针对他的情况,我开了调理的药方: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栀子、黄芩清热泻火,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调理肝肾,夜交藤安神,茯苓、陈皮健脾化痰。 但我反复跟家长强调:“药只是辅助,真正的关键在你们配合调整。” 给家长提了两个核心要求:一是停掉所有甜腻零食、油炸食品,每天晚餐加一碗山药莲子粥健脾;二是改变教育方式,作业写得慢不训斥,每天抽半小时陪孩子玩他喜欢的积木,避免过度施压。 调理效果比预想中更明显: 2周后家长反馈,孩子眨眼频率少了一半,晚上不再翻来覆去睡不着,之前黏腻的大便也变成形了; 1个月后,耸肩动作基本消失,写作业时不再频频抬头眨眼,效率明显提高,舌象也从舌红苔黄腻变成了淡红苔薄白; 3个月后,西药逐渐减停,抽动症状没再复发,孩子脉象平和,跟我说话时也敢抬头笑了,性格开朗了不少; 6个月随访时,孩子彻底停药了,抽动没再反复,学习成绩从班级下游冲到了中游,家长高兴地说“现在跟同学玩得好,回家也愿意跟我们聊天,像换了个人!” 其实抽动症就像一棵“长歪的小苗”,药物是暂时把它扶直,可土壤(体质)和环境(家庭氛围)不改善,风一吹就又歪了。中医调理讲究“标本兼治”,药物调体质是“治本”,家长配合改习惯、减压力是“固根”,两者结合才能让孩子真正摆脱抽动症。 所以家长们别再只盯着“吃药”了。如果孩子有抽动问题,先看看是不是平时零食吃太多伤了脾胃,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高逼得太紧。把体质调顺了,把氛围调松了,孩子的抽动自然会慢慢消失——这才是真正能断根的办法。 抽动症 抽动症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