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这一波又稳了!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货重启附带三项关键调整:一是需与安世中国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二是所有交易将统一采用人民币结算;三是因国内市场订单需求激增需优先保障,对欧出货量及交货周期将做出动态调整。 这一消息让深陷“芯片荒”的欧洲制造业迎来转机。数据显示,欧盟1/3的成熟芯片依赖中国进口,而安世中国在车规级MOSFET领域占据全球19%的市场份额,其断供曾导致大众、奔驰等车企生产线停摆,德国汽车行业一度面临300万个关联岗位的风险。 此前因外部管制影响,安世暂停对欧供应,直接引发部分芯片现货价暴涨217%,个别型号涨幅达五倍。 人民币结算的要求引发广泛关注。这一调整源于2025年9月外部管制升级,安世通过结算货币切换掌握贸易主动权,也让人民币在半导体贸易中的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欧洲车企虽有顾虑,但面对持续的产能压力,多数已启动谈判。截至10月中旬,已有宝马、大众等企业完成新合同签署,首批人民币结算订单已进入排产阶段。 供货调整背后是安世中国的产能布局优化。目前其70%-80%产能位于国内,上海临港12英寸产线月产能已超2万片,东莞封测基地年产能超500亿件,为保障国内订单提供坚实支撑。 而欧洲市场将获得其海外产能的优先分配,尽管出货量较此前缩减约30%,但足以缓解车企“无芯可用”的窘境。 这场供应链重构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在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突破6900亿美元的背景下,安世中国的举措既体现了中国芯片产业的产能优势,也推动了贸易结算体系的多元化。 对于欧洲制造业而言,接受新的供货规则成为必然选择,而这或许将为中欧半导体贸易开辟更具韧性的合作路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