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科研圈打开算力缺口,国产“三剑客”

某985高校发布超大规模算力集群招标: 总预算高达2100万元 采购13台GPU服务器 最关键的是:完全拒绝进口GPU! 【技术条款深度解读】 ✅ 硬性要求国产AI芯片 ✅ 必须支持DeepSeek、Qwen等国产大模型 ✅ 全面兼容CUDA开发生态 ✅ 跑在国产X86CPU上 国产AI芯片厂商,正式进入主流生态考核场,三大国产GPU厂商迎来高光时刻。 沐曦:一直有“国产AMD”之称,是国内最早做GPU的厂商之一。产品已经实现商业化落地,软件栈对CUDA兼容度不错,支持主流AI框架,也强调开源生态的适配能力,迁移成本低。 摩尔线程:被称为“中国版英伟达”,MUSA架构、CUDA对齐的开发平台也都在推进中,形成了一定的生态闭环雏形,适配能力不断提升。 海光:目前在协同架构上走得更彻底,类比“Intel+NV”。DCU走的是GPGPU路线,支持全精度大模型推理,直接对接CUDA开发工具链。CPU是基于国产x86架构自研的C86,可以和GPU实现软硬协同、一体调度。 值得注意的是,海光开放了自有互联协议,资源池调度在国内是非常稀缺的能力,意在往“平台级算力”去构建。 高校这波采购,其实是在释放一个很清晰的信号: ✅ 谁兼容国产大模型? ✅ 谁能复用CUDA生态? ✅ 谁能主机+GPU打通整个平台? 谁就能拿到国产AI真正意义上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