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华盛顿邮报>编委会周末出其不意的为川普扩建白宫东翼辩护:发表评论文章借川普改造

编委会周末出其不意的为川普扩建白宫东翼辩护:发表评论文章借川普改造白宫之事,批评美国现代官僚体制的程序主义和NIMBY文化,暗示要让美国保持活力,就必须像川普那样,敢于打破僵化的旧规。

----------------------------

本周白宫东翼的拆除,就像是一场心理测验。很多人把那片废墟看作川普总统对政治规范和法治的鲁莽无视的象征,认为那反映出他愿意推平历史、重建一个由企业金主出资的新镀金时代的冲动。也有人看到的却是他们喜欢的川普——一个一生都在建造东西的人,大胆地追求宏伟愿景;一个敢于挑战现状的变革者;一个能砍断层层繁文缛节、行动果决的开发者。

按照川普一贯的风格,他提出的本身是个合理的主意,却用最刺眼的方式去实现。私下里,不少曾在拜登和奥巴马白宫工作过的人都承认,白宫确实早就该有一个像他正在建的那样的活动空间。如今为了举办国宴,南草坪上得临时搭帐篷,贵宾甚至得用流动厕所——这确实有些荒唐。

国宴厅只能坐140人,东厅大约能容纳200人。而川普说,他新建的9万平方英尺扩建部分的核心——宴会厅——可以同时容纳999名宾客。下任民主党总统恐怕也会感谢他留下的这个空间。

文物保护人士对川普没有提交方案供他们审查感到震惊,但事实是,如果他走正常审批程序,这个项目根本不可能完工,至少在他的任期内不可能。那些蓝图只会被无休止的审查和修改拖垮。

幸运的是,川普不用太担心这些程序。白宫本身就豁免了一些其他联邦建筑必须遵守的规定。而在当今的美国,要建成任何东西都变得异常困难。许多知名民主党人今年也开始公开批评本党那种“凡事先找律师、流程至上”的官僚病,再加上那种典型的“别在我家后院建”(NIMBY)心态,结果让像加州这样的地方至今都没能建成早在2008年就经全民公投通过的高铁项目。

如今,很多房主都在与政府那种“比糖浆还慢”的官僚体系斗争后,被彻底“唤醒”了——哪怕只是想在自家后院加个露台,都要绕过一层又一层审批。光是华盛顿特区,就有70个历史保护区,还有各种莫名其妙的委员会,随时能卡住整个流程。

尽管为宴会厅募款本身带来了不少利益冲突的问题,但也有两个例子证明川普那种强硬推进的方式有其道理。2014年有个闯入者翻过白宫围栏后,人们立刻意识到外围安保需要全面升级。但仅仅为了换个围栏,国家首都规划委员会(NCPC)在两年内就开了五次公开会议,反复确认新围栏是否符合环保法规。直到2019年7月,施工才终于动工。

再比如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旁边那个并不起眼的“艾森豪威尔纪念碑”。国会在1999年就批准了建造计划,2009年选定建筑师弗兰克·盖里。2014年,国家首都规划委员会(NCPC)否决了盖里的初版设计,一年后才通过修改方案。美术委员会直到2017年才批准,纪念碑要到2020年底才正式开放。相比之下,艾森豪威尔筹划并执行诺曼底登陆,用的时间还不到六个月。

川普如今也加入了那些在白宫留下印记的总统之列。西奥多·罗斯福拆掉温室,建起了西翼;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在1909年修建了第一间椭圆形办公室;理查德·尼克松在1970年把白宫的游泳池改成了新闻发布厅;而现在的东翼,原本是在二战期间才建起来的,用来遮掩地下掩体。哈里·杜鲁门曾将白宫内部彻底翻新,并加上后来以他命名的阳台。那时也有不少纯粹主义者大加批评,但如今那阳台早已成了白宫标志之一。

白宫不能只是过去的博物馆。就像美国一样,它必须随时代而变,才能保持伟大。强势的领导者不会让制度僵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川普的这项工程,是对所有“别在我家后院建”的人一次正面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