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死就不会死!北京,一夫妻因感情破裂要离婚,可丈夫认为妻子一直没工作,对家中财产没贡献,想让妻子净身出户 结婚11年女方全职顾家,离婚时男方竟说“你没上班没贡献,得净身出户”,更离谱的是法院要他报财产,他偏不听警告硬要隐瞒,结果这波操作直接让他亏大了! 这对夫妻里,女方叫张敏(化名),今年38岁。结婚前她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月薪不算低,手里还攥着几个拿得出手的案例。2013年刚结婚那会儿,两人商量着先拼事业,可没过两年婆婆突然中风,左边身子动不了,孩子又刚上幼儿园,每天得早晚接送。男方李磊(化名)当时刚接了个建材生意的大单,天天泡在工地上,回家就瘫在沙发上叹气,说“家里这摊子我实在顾不上,你辞职吧,我挣钱养你们”。张敏犹豫了半个月,最后还是把工作辞了——她至今记得,那天收拾办公桌时,把客户资料整理好交给同事,眼泪差点掉在键盘上,“当时想着,等婆婆好点,孩子大点,我再回去上班”,可这一待,就是11年。 这11年里,张敏的日子过得比上班还累。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先给婆婆擦身、喂药,再给孩子做早餐,送完孩子回家,得把家里的脏衣服洗了、地板拖了,然后去菜场买菜,中午给婆婆做软烂的流食。下午要么陪婆婆做康复训练,要么去学校参加家长会,晚上辅导完孩子作业,还得给晚归的李磊热饭、熨第二天要穿的衬衫。家里的水电煤缴费单、物业费、孩子的学费,全是她记在小本子上,到点就缴;李磊的父母生日、亲戚家的红白事,也都是她提前准备礼物、安排行程。有一次婆婆夜里发烧到39度,李磊说“工地上走不开”,张敏一个人背着婆婆下楼打车,在医院守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又赶去送孩子,自己连口热粥都没顾上喝。 可在李磊眼里,这些都不算“贡献”。他的建材生意越做越大,2019年全款买了套学区房,写的自己名字;去年又偷偷开了个股票账户,投了20多万,这些事他从没跟张敏提过。两人闹离婚时,李磊坐在律师事务所里,跷着二郎腿说“家里的房子、存款都是我挣的,她没上过一天班,一分钱都不该拿”。张敏听到这话时,手里的保温杯都攥变形了,她拿出那个记了11年的小本子,翻给律师看:“你看,2018年他生意周转不开,我把我婚前的10万块存款取出来给他;2020年他爸住院,医药费是我找我妈借的5万;就连他现在开的车,每年的保险、保养都是我去办的”,可李磊只撇了撇嘴,说“那些都是小钱,跟我挣的比不算什么”。 更荒唐的是法院的财产申报环节。法官明确告诉李磊,要如实申报婚后所有财产,包括房产、存款、股票等,隐瞒财产不仅会影响判决,还可能面临罚款。李磊嘴上答应着,心里却盘算着:学区房是自己全款买的,股票账户用的是朋友的身份证开的,张敏肯定查不到。可他忘了,张敏虽然没上班,但这些年家里的大额支出都经她的手,2019年买学区房时,李磊从银行卡里转了300多万,她当时就记在了账本上,只是没多问;至于股票账户,她偶然在李磊的手机里看到过转账记录,还截了屏。 张敏的律师拿着这些证据去了法院,不仅调出了李磊的银行流水,还查到了那个用朋友身份证开的股票账户——里面的20多万已经涨到了35万。法官当庭质问李磊为什么隐瞒财产,李磊脸色煞白,支支吾吾说“忘了申报”,可证据摆在面前,他根本狡辩不了。最后判决下来,所有人都觉得解气:婚后买的两套房子(包括那套隐瞒的学区房)、存款和股票,总共价值近800万,因为李磊隐瞒财产,法院判决张敏分得60%,也就是480万;另外,考虑到张敏11年的家务劳动价值,李磊还得补偿她5万元。 其实这事儿里,最让人寒心的不是李磊想让妻子净身出户,而是他从头到尾都否定了张敏的付出。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全职太太没价值”,可别忘了,家务劳动、照顾老人孩子,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贡献——就像北京某家政公司的报价,住家保姆每月工资至少8000元,育儿嫂更贵,每月得1.2万起,张敏做了11年的“全能保姆+育儿嫂+管家”,这些隐性价值早就远超她当年的工资了。而且《民法典》早就明确了,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就算一方没工作,也属于共同财产;要是一方隐瞒、转移共同财产,离婚时可以少分或不分。李磊就是既不懂法,又太自私,才落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下场。 张敏拿到判决书那天,给孩子买了个小蛋糕,说“妈妈以后能给你更好的生活了”。她没多说什么狠话,只是把那个记了11年的小本子收了起来——那里面记的不只是账,更是她11年的青春和付出。而李磊呢,不仅少分了财产,生意上的伙伴知道这事后,都觉得他“没担当”,好几笔合作都黄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