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

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能回中国,此举堪有谋略,荷兰试图以断系统权限、停工资施压,却漏算闻泰早搭备用系统、换国内供应链,中国基地反超研发,推出国产SiC模块,还断荷兰研发资金,最终让欧盟车企承压!” 七年前,闻泰科技以340亿收购安世半导体的消息,震动了整个行业,那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笔交易像是“蛇吞象”,太过冒险,甚至疯狂。 毕竟,安世半导体是一家拥有60年历史的大公司,很多人都在怀疑,闻泰作为一家中国的科技企业,能否驾驭这样的收购,没人敢打包票。 传统的收购方式,通常都是接手企业现有的资产和生产线,依靠它们继续运营,大多数情况下,收购后企业只做一些表面上的整合,真正的核心技术和管理体系可能并不会得到太多的改善。 闻泰的做法却完全不同,一旦交易完成,闻泰并没有像外界预期的那样,马上举行庆祝仪式,反而是迅速派遣了20名技术专家,直接前往荷兰的安世工厂。 大家看似去管理工厂,实际上,真正的目标是对这条已经运行了60年的生产线,进行全面拆解,摸清每一个细节,为将来在中国复制和超越这条生产线做准备。 接下来的故事,正如闻泰所计划的那样,展开了一场“乾坤大挪移”,闻泰没有简单地将安世的生产线搬到中国,而是更为战略性地选择在广东东莞和江苏淮安,建立了两个超级生产基地。 到2024年,安世半导体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的产能,已经转移到了中国,这一举动的影响极为深远,特别是位于东莞的工厂,年产量已经达到了300亿颗芯片,是荷兰老厂的三倍之多。 这一转变,不仅仅是生产地点的变更,更是彻底将“海外资产”转变成了“本土堡垒”,这意味着,国内的比亚迪、蔚来等车企的供货周期从12周缩短至仅4周,大幅提升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把安世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力量,也完全搬到中国,闻泰采取了极其精确的操作,120名核心研发人员和他们手中的127项关键专利,全部被引进中国,他们和家人一起移居珠海。 通过这一步,闻泰不仅把生产带回了中国,还把创新的“核心”也拉到了自己的阵营。 当荷兰方面决定通过法律手段接管安世半导体时,闻泰早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荷兰方面切断了安世的所有内部系统,企图通过这一举措制裁中国基地,阻止生产和供应链的正常运转,闻泰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仅仅用了11个小时,位于中国的生产线就通过备用系统重新启动了。 这套备用系统并不是临时搭建的,而是从一开始就预设好的应急方案。闻泰在收购安世时,就深知可能会遇到这种风险,因此特别加强了中国基地的独立性。 反而是荷兰方面的动作自食其果,因为中国基地提供了全球产能的60%以上的关键封装材料,荷兰方面一旦试图制裁,自己反而陷入了困境。 没有了来自中国的关键材料供应,荷兰的工厂陷入了停滞,随着生产线的停摆,市场上立刻弥漫开了恐慌情绪。 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像奥迪和大众,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开始减产,宝马也受到了影响,其车辆的交付周期,从原本的四周直接拉长到了十二周,消费者要等更长的时间才能拿到他们的新车,直接影响了品牌的信誉和销售。 此时,荷兰方面终于意识到,他们曾经认为可以轻松控制的“海外资产”,已经变成了能够反向制衡整个欧洲产业链的“中国心脏”。 这场原本由他们主导的博弈,最终以他们的主动求和而结束,闻泰不仅成功收回了自己的产业,还通过灵活的策略将其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完成了从收购到完全控制的完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