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老:当初苏联不打中国,压根不是因为怕了!真实原因回想起来令人胆寒!温老表示:“1969 年那阵中苏边境闹得特别凶,苏联没动手可不是怕我们,是算完账发现,真打起来就是跳火坑!”怎么说跳入火坑了呢? 1969年的珍宝岛,枪声和炮火像一根引信,差点点燃一场超级大国的全面战争。然而,苏联最终只是在边境线上咆哮,却没有真正扑过来。 这可不是因为它突然变得心慈手软,而是克里ム林宫的决策者们,在算盘上拨拉了一遍又一遍后,发现账本上写满了“亏本”。 这笔账,首先是核武器的账。没错,当时苏联的核弹头能把中国犁好几遍,技术也先进得多。 实际上,中国的策略并非着眼于与他国在数量上一较高下,而是致力于达成“我亦具备”的局面,以此保障自身在相关领域的基本话语权与安全态势。自从1964年原子弹和1967年氢弹相继问世,中国就有了掀桌子的能力。 苏联情报部门很清楚,想通过一次“外科手术”干净利落地端掉中国所有的核反击力量,根本是痴人说梦。 中国的宝贝疙瘩都分散部署在深山和地下工事里。只要有一枚漏网之鱼飞向莫斯科,那代价就不是谁能承受的了。 1969年9月,中国接连搞了两次核试验,一次地下,一次空投300万吨级氢弹,这信号简直就是吼着说的:别有任何侥幸心理! 更让苏联人头皮发麻的是,中国还放出了“光脚不怕穿鞋”的狠话。比如暗示如果遭到核打击,可能会把几亿人弄进苏联境内打游击。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架势,让任何军事推演都变得毫无意义,直接把风险拉满到了同归于尽的级别。 其次,地缘政治这盘大棋,也把苏联困得死死的。苏联的眼睛,其实一直都盯着西边。 北约在欧洲摆着三十万大军,美国的洲际导弹能随时问候莫斯科,这才是心腹大患。苏联的绝大部分主力部队,都部署在西部防线,用来和北约对峙。 这时候如果把精锐抽调到远东,跟中国来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西边的老家怎么办?美国的尼克松政府,当时正悄悄对华缓和关系,巴不得中苏两个对手互相消耗。 华盛顿不仅通过外交渠道警告苏联别乱来,甚至还明确放话,你敢对中国用核武器,我就敢对你用。要知道,当时美国的核弹头数量可是苏联的三倍。 美国甚至还偷偷把苏联的军队动向透露给中国,摆明了就是要“坐山观虎斗”。苏联很清楚,它不是在和中国单挑,背后还站着一个虎视眈眈的美国。 再加上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苏联在国际上名声已经很臭了,再打中国,恐怕连第三世界的朋友都要丢光。 最后,亦是最为致命的一点,苏联自身的家底已然濒临难以为继之境。国家的资源储备、经济根基等诸多方面,都难以再支撑其庞大的运转,局势岌岌可危。 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畸形的,坦克造得飞快,可老百姓连买面包都费劲,粮食竟然要从加拿大进口。据估算,若全面开战,每日开销将达5亿美元。 而彼时苏联,其全部黄金与外汇储备相加,亦不过30亿美元,如此财力恐难支撑持久战事。这仗怎么打?一周就得破产。 战争还得靠后勤。苏联的远东部队,命脉全系在一条脆弱的西伯利亚铁路上。这条铁路冬天大雪封路,夏天洪水肆虐,本身就靠不住。 中国早就扬言,一旦开战,优先炸掉你的铁路枢纽。没了补给,几十万大军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面对中国数百万正规军和数以亿计的民兵,只能等着被拖垮。 中国早就做好了“深挖洞”的准备,把工厂和指挥部都搬进了大山里,准备跟你打一场永无止境的人民战争。 所以,当苏联总理柯西金绕道北京,在机场和周恩来总理紧急会谈三个多小时后,达成了避免冲突的共识,这绝不是一次妥协,而是一次理性的止损。 从核威慑到地缘政治,再到自身经济的崩溃点,这三道红线死死地锁住了战争的魔鬼。克里姆林宫在悬崖边上,最终选择了勒马,这才是那场危机最真实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