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他对记者说:“美国建设了中国军队,帮中国发展了经济,还帮他们的学生掌握美国技术,但中国根本不承认,甚至还做出许多伤害美国的事情,所以我决定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实施155%的关税,当然中国也可通过签署公平协议,避免高关税,他对媒体说,韩国中美会晤一定会成功,但也不排除可能随时取消!”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军队的发展靠的是几代科研人员的埋头攻关,从歼-20隐身战机到山东舰航母,每一样装备都是自主创新的成果。美国连高端芯片都对中国禁运,怎么可能真心“建设”中国军队? 至于中国经济,这些年能保持稳定增长,靠的是14亿人的勤劳奋斗,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完整工业体系。就拿新能源产业来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以上,电动汽车出口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这些成绩哪样是靠美国“帮忙”来的? 还有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本质上是双向交流。中国学生给美国高校带来了多元化的学术氛围,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美国高校靠着中国留学生的学费缓解财政压力,现在倒好,特朗普把正常的学术交流说成是美国单方面“帮忙”,这逻辑实在站不住脚。 特朗普接着说,中国根本不承认这些“帮助”,甚至还做出许多伤害美国的事情。这话更是颠倒黑白。 就拿半导体行业来说,美国出台的芯片出口管制措施,不仅让中国企业面临困境,也让美国本土的芯片设计公司失去了庞大的中国市场。2023年,美国高通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下降了18%,这就是美国自己的政策带来的后果。 特朗普话锋一转,宣布要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实施155%的关税。这个税率高得离谱,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加征幅度。要知道,之前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最高关税也才25%,这次直接跳到155%,简直是不顾后果的蛮干。 稍微懂点经济的人都清楚,加征高额关税最终会由美国消费者买单。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从服装鞋帽到电子产品,都是美国民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关税提高后,这些商品的价格会大幅上涨,美国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会显著增加。 2018年美国第一次对中国加征关税时,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每年多花了500多亿美元。这次155%的关税,不知道又要让美国民众多掏多少钱。 特朗普还说,中国也可通过签署公平协议,避免高关税。可问题是,所谓的“公平协议”到底是什么标准?之前美国跟中国谈贸易协议时,提出的要求包括减少对国企的支持、改变产业政策等,这些都是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 中国一直主张平等互利的贸易谈判,不会接受任何损害国家核心利益的条件。特朗普想用高额关税逼迫中国让步,这种霸权主义的做法,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 最后,特朗普对媒体说,韩国中美会晤一定会成功,但也不排除可能随时取消。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暴露了他在外交政策上的随意性。 中美会晤是重要的外交活动,需要双方通过严谨的沟通和准备来推动。特朗普把会晤的成败当成随口说说的事情,一会儿说“一定会成功”,一会儿又说“可能随时取消”,这不仅让外界对美国的外交政策稳定性产生怀疑,也让韩国这个东道主陷入尴尬的境地。 要知道,韩国一直希望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这次承办中美会晤,也是想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特朗普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无疑会给会晤的筹备工作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从特朗普这次的表态来看,他还是延续了以往的思维模式,把贸易问题当成施压的工具,把双边关系当成单方面索取的对象。可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十几年前的中国,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应对任何贸易摩擦。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有14亿人口的超大内需市场,还有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美国加征高额关税,虽然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些挑战,但也会倒逼中国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这些年,中国在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有目共睹,就是最好的证明。特朗普想靠关税逼迫中国屈服,恐怕只会再次失望。 而且,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早已密不可分。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23年,美国通用汽车在华销量超过250万辆,占其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如果特朗普执意加征高额关税,受损的不仅是中国企业,美国企业的利益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特朗普这次在白宫的表态,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他对中美关系的认知偏差。他始终没有意识到,中美关系不是零和博弈,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如果美国继续抱着冷战思维,搞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会坚定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同时也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美国开展合作。但前提是,美国必须拿出诚意,尊重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核心利益,而不是动辄就用关税施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