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伦给郑丽文挖了一个大坑! 朱立伦卸任国民党主席在即,却通过国民党中央重申了国民党的基本政策,那就是“亲美、友日、和陆”。郑丽文在参选国民党主席的时候,从来没有提到过友日。在高市早苗当选日本首相以后,郑丽文也没有像赖清德、卢秀燕那样表示祝贺。 郑丽文这边还在忙着参选国民党主席,之前跑竞选的时候,嘴里从来没提过“友日”这俩字。她的竞选说辞里,要么谈两岸关系,要么聊党内改革,日本相关的话题压根就没沾过边。 后来高市早苗当选日本首相,台湾政坛不少人都出来表态祝贺。赖清德那边第一时间发声明,卢秀燕也跟着凑热度,唯独郑丽文从头到尾没吭声,连个象征性的祝贺都没有。这态度已经很明显,她对“友日”这事儿根本不上心。 可朱立伦偏要在卸任前横插一杠,把“友日”明确塞进国民党的政策里。他心里打得什么算盘,稍微琢磨下就能明白——就是不乐见郑丽文走“亲陆”路线。郑丽文这段时间在两岸议题上的表态,比朱立伦时期要温和不少,甚至偶尔还会提“加强两岸交流”,这显然不是朱立伦想看到的。 现在把“友日”钉死成政策,等于给郑丽文设了道坎。她要是接了这个政策,就得改口跟日本示好,可她之前的立场摆在那儿,突然转向只会让支持者觉得她反复无常。 更关键的是郑丽文的支持者里,有一大拨军系成员。这些人大多是老兵后代,或者自己就有过军旅经历,对日本的态度向来很明确——打心底里讨厌。当年抗日战争的历史摆在那儿,军系圈子里一直都有“反日”的情绪基础,让他们接受“友日”政策,简直比登天还难。 朱立伦不可能不知道这层关系,他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推“友日”,就是算准了郑丽文会陷入两难。接了,得罪军系支持者,选票得丢一大块;不接,又等于公开违背 party 内定的基本政策,到时候会被对手抓住把柄,说她“不遵守规定”“搞个人路线”。 这一手来得又阴又狠,明明自己都要卸任了,还非要给继任者添堵。之前朱立伦当主席的时候,虽然也提“亲美”,但对“友日”没这么执着,怎么临到卸任反而突然把这事儿拎出来强调?说白了就是不想让郑丽文顺顺利利接盘,尤其是不想让她把“亲陆”的调子拉得太近。 郑丽文现在的处境确实尴尬。她要是想继续争取军系支持,就不能顺着“友日”的话头走,可中央已经把政策定下来,她作为参选人,又没法公开反对。之前她在竞选活动里,被记者追问对“友日”的看法,只能含糊其辞说“会尊重共识”,可这话里的犹豫谁都听得出来。 军系那边已经有动静了。有几个退役将领私下里聊的时候,就吐槽“现在国民党怎么还提友日”,甚至有人直接说“要是郑丽文敢跟日本热络,我们就不支持她了”。这些声音虽然没公开,但在军系圈子里已经传开,对郑丽文来说可不是好信号。 朱立伦这波操作,不光是给郑丽文下套,其实也在给国民党内部添乱。本来党内就因为路线问题吵得厉害,“亲陆”和“亲美”两派一直没拧成一股绳,现在再把“友日”加进来,等于又多了个分歧点。 之前马英九在任的时候,虽然也和日本有互动,但从来没把“友日”抬到基本政策的高度,更多是出于经济合作的考虑。朱立伦现在这么一搞,等于把国民党的对外路线往“亲美友日”上硬拉,完全没考虑党内不同派系的感受,尤其是忽略了军系这个重要票仓的态度。 郑丽文现在是骑虎难下。她要是想赢下主席选举,军系的票不能丢,可“友日”政策又像块烫手山芋,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朱立伦这手卸任前的“临门一脚”,把她架在了火上烤。 有人说朱立伦是想给自己留后路,就算卸了主席,也能通过定下来的“友日”政策影响党内方向;也有人说他是故意给郑丽文使绊子,不想让她顺利接位。不管真实原因是什么,结果都一样——郑丽文被推到了两难的境地,而国民党内部的路线之争,恐怕还要因为这事儿再闹一阵。 郑丽文接下来怎么应对,成了关键。她要是继续回避“友日”话题,会被对手攻击“不认同 政策”;要是公开支持,又会得罪军系支持者。朱立伦挖的这个坑,看来没那么容易跳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