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个时候跟澳大利亚签稀土供应协议,说实话有点临时抱佛脚,你看美国在芯片上卡脖子的时候,我们定的计划是到2025年要差不多实现70%的自给率,然后有一系列的节点要达到,那么到现在基本上都大差不差的实现了,有的还超标完成了。 美国呢?直到自己的稀土供应链快卡到咽气,才想起要摆脱对咱们的依赖,琢磨着跟澳大利亚合作搞自己的稀土产能。可澳大利亚的办事效率,懂的都懂,想把稀土从勘探、建厂到量产的全流程跑通,哪有那么容易。 先不说别的,稀土开采本身就不是挖个坑就能搞定的活。澳大利亚虽然有稀土矿,但很多矿的品位不高,杂质还多,提炼难度比咱们国内的矿大多了。 而且澳大利亚现在连像样的稀土提炼厂都没有,要建工厂就得先搞定土地审批、环保评估这些事。它那边的环保组织可不是好说话的,随便一个抗议就能让项目拖上大半年。 就算审批能过,建工厂需要的技术、设备也得从别处引进。稀土提炼的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少数国家手里,美国自己没多少积累,澳大利亚更是几乎空白,到时候还得花钱找别人买技术,能不能买到真东西都不好说。 等工厂建好了,还得培训工人。稀土提炼是技术活,不是随便招个人就能上手的,培养一批熟练工人至少也得两三年时间。 这么算下来,澳大利亚要真能拿出稳定的稀土供应,五年肯定不够,十年都算乐观的,搞不好得二十年。美国的高科技产业能等这么久吗? 现在美国的芯片、新能源汽车、军工企业,哪一个离得开稀土?比如制造芯片需要的钕铁硼永磁体,新能源汽车电机里的稀土元素,还有导弹制导系统里的关键部件,都得用稀土。 它之前一直靠从咱们这儿进口稀土,现在咱们的自给率上来了,对出口的调控也更灵活,美国那边就开始慌了。 特朗普现在喊着要搞稀土自主,可他自己的任期都没个准头,就算他承诺要投钱,这笔钱能不能到位、怎么花,都是未知数。 而且美国国内的稀土项目也不是没试过,之前在蒙大拿州搞过一个稀土矿,结果因为环保问题、成本太高,没几年就倒闭了。 澳大利亚的稀土项目就算能搞起来,成本也肯定比咱们国内的高得多。咱们国内的稀土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开采、提炼到深加工,每个环节都有成熟的企业,成本控制得很好。 澳大利亚的项目刚开始的时候,规模小,成本降不下来,到时候生产出来的稀土价格肯定比咱们的高,美国企业愿不愿意买都是个问题。 再说了,稀土供应链不是说建就能建起来的,需要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成熟的生产技术、畅通的运输渠道,还有下游企业的配合。这些都需要时间积累,不是签个协议就能解决的。 美国现在急着跟澳大利亚签协议,说白了就是病急乱投医,想找个替代品缓解一下焦虑。可现实是,它既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育一条新的稀土供应链。 咱们这边早就把稀土产业的主动权握在手里了,不仅自给率提上来了,还在不断提升稀土深加工的能力,把稀土产品的附加值做高。比如咱们现在能生产高纯度的稀土金属、稀土化合物,还能制造高端的稀土永磁材料,这些都是美国急需却又生产不了的。 美国要是真以为跟澳大利亚签个协议就能解决稀土问题,那真是太天真了。它忽略了稀土产业的复杂性和周期性,也低估了咱们在稀土领域的积累。 现在特朗普还在给美国企业画大饼,说要提供补贴、减税,可这些政策能不能落实,落实了能不能起到作用,都是未知数。之前他承诺给农民的补贴,要么迟迟不到位,要么数额不够,美国农民早就不信他那一套了。 稀土产业比农业复杂多了,需要的投入更大,周期更长,特朗普的那些承诺,恐怕到最后又是一场空。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现在就像被掐住了脖子,急需稀土救命,可澳大利亚的稀土供应就像远水,根本解不了近渴。等澳大利亚的项目真能出成果的时候,美国的高科技产业说不定已经因为缺稀土而停滞不前了。 到时候特朗普就算还想管,恐怕也没那个能力了,毕竟他的政治生涯能不能延续都是个问题,更别说等上十年二十年去看一个稀土项目的成果。 美国这一次跟澳大利亚签稀土供应协议,说到底就是一次仓促的补救措施,既没有长远的规划,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最后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咱们,早就靠着提前布局,在稀土领域站稳了脚跟,掌握了主动权,不管美国怎么折腾,都很难改变现在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