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育儿里的情绪密码:孩子闹脾气?先看看他藏了什么需求心理学 带娃的你是不是常被孩子

育儿里的情绪密码:孩子闹脾气?先看看他藏了什么需求心理学

带娃的你是不是常被孩子的情绪打个措手不及?一会儿焦虑不安,一会儿又发脾气哭闹……其实呀,孩子每一次情绪波动,都是在“喊”自己的需求没被看见。把这层逻辑摸透了,育儿的焦虑能少一大半。

孩子的情绪,都是“需求小喇叭”。小孩子不会拐弯抹角,情绪就是他们最直接的“沟通方式”:要是孩子突然变得焦虑不安,比如去新环境就黏人、抗拒改规则,大概率是对“变化”没安全感了,他们不是胆小,是在喊“我需要确定感”;要是孩子撒泼打滚发脾气,别先急着贴“任性”标签,可能是想吃的糖没得到,或是想做的事被阻止了——他们是在喊“我的需求没被满足”。

对付孩子的情绪,别再只会“不许哭”“再闹就不管你了”。试试这样做,既尊重情绪,又能教他学会表达:先接住情绪,孩子闹的时候,别急着讲道理,蹲下来跟他说“你现在很生气,是因为积木被抢走了吗?”就这一句话,孩子会觉得“我被看见了”,情绪先稳一半;等孩子哭够了,平和地问问“你是想要妈妈陪你搭积木,还是想要小明把积木还回来?”帮他把“情绪语言”翻译成“需求语言”;要是孩子总用哭闹表达,就跟他约定“以后想要什么,直接说‘我想要’,咱们不通过哭来解决,好不好?”再给他找个“情绪出口”,比如弄个小角落,让他不高兴了就去捶捶抱枕、画画发泄。

你以为只是解决了当下的哭闹?其实悄悄帮孩子练了三项本事:更懂自己,慢慢明白“我为什么会这样”,不会被情绪牵着走;更懂别人,自己被理解过,也会学着去理解别人的情绪;更会解决问题,知道情绪是信号,不是目的,遇到事会主动想“怎么满足需求”。

养娃就像拆盲盒,孩子的情绪就是藏着“成长线索”的盒子。你愿意蹲下来听听他的“情绪喊话”,他就愿意慢慢学会好好表达——这大概就是育儿里最温柔的“双向奔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