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冯德莱恩的“算盘”落空了!欧盟领导人会议,否决了冯德莱恩使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的计

冯德莱恩的“算盘”落空了!欧盟领导人会议,否决了冯德莱恩使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的计划! 当地时间10月23日,布鲁塞尔欧盟领导人会议上,冯德莱恩力推的“赔偿贷款”机制议案被直接否决,这项拟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作担保、向乌克兰提供1400亿欧元贷款的计划,终究没能跨过成员国共识的门槛。 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9月就在“盟情咨文”里抛出了这个方案,试图用一种“曲线操作”的方式盘活冻结资产——表面是贷款,实则把俄罗斯资产当成了兜底的“抵押品”,一旦乌克兰无力偿还,这些资产很可能就被直接抵扣。 方案刚出炉时,德国、法国和波罗的海国家颇为支持,毕竟持续援乌早已让欧盟财政倍感压力,能“借他人之钱”解燃眉之急,在他们看来是笔“划算买卖”。可算盘打得再精,也架不住现实的顾虑。 这次站出来反对的,不只有常年对援乌议题说“不”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比利时首相德韦弗的反对声更让方案失去了关键支撑。德韦弗在会上态度强硬,直言“即使在二战期间也未没收冻结任何国家资产,如果我们拿走‘普京的钱’,他也一定会拿走我们的”。 这话绝非危言耸听,比利时的顾虑藏着实打实的利益关联——欧盟境内约90%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都由总部设在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掌控。一旦方案通过,比利时无疑会成为俄罗斯反制的“头号目标”,这种“引火烧身”的风险,它自然不愿承担。 德韦弗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俄罗斯早已放出狠话,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早就表态,若欧盟敢动被冻结资产,俄方将“以一切可能的手段追究责任”,甚至不排除动用“非司法手段”。 要知道,俄罗斯在海外被冻结的资产总额近300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都在欧盟境内,这么庞大的资金体量,俄方不可能坐视被“变相没收”。更关键的是,欧盟此举缺乏法律依据。 这些资产多为俄罗斯央行的主权资金,历史上从未有过没收他国主权资产的先例,欧盟现有法律也找不到支撑这种操作的条款。真要强行推进,不仅会引发国际法层面的连锁诉讼,更会彻底摧毁欧盟金融市场的信用根基。 欧尔班的反对则更直白,他早就公开表示,俄方的报复警告绝非虚张声势,更严重的是,这种做法会彻底吓跑国际投资者。“如果欧盟没收俄被冻结资产,以后再也不会有国家将其外汇储备存到欧盟金融机构”,这句话点中了欧盟金融霸权的软肋。 信用是金融市场的生命线,一旦欧盟成为“随意处置他国资产”的代名词,其货币和金融机构的公信力将一落千丈。事实上,欧盟并非没动过冻结资产的心思。此前他们已经将俄罗斯资产产生的几十亿美元收益转给了乌克兰,但这点钱对于窟窿越来越大的援乌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这次想动本金的“奶酪”,显然踩过了风险红线。欧洲央行也早就发出警告,认为该计划在国际法及欧元区金融稳定层面存在重大风险,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成员国的决策失误,可能让整个欧元区付出代价。 德韦弗的反对还有更深层的考量,他直接向欧盟提出要求:若要推进方案,27个成员国必须“全面分担风险”,未来若需向俄罗斯偿还资金,其他国家要承担连带责任。这背后藏着比利时的无奈——作为资产托管方,它不想独自承担所有风险。 可这种“风险均摊”的要求,又怎能让其他成员国心甘情愿接盘?毕竟谁也不想为一笔前途未卜的贷款背上连带债务。会议最终通过的文件,对财政援助的表述明显弱化,只要求欧盟委员会“尽快提出新方案”供下次峰会审议,同时明确“在俄乌冲突结束及俄罗斯赔偿前,继续冻结俄方资产” 。 这番表述等于给冯德莱恩的方案判了“缓刑”,却也暴露了欧盟内部的深层分裂:一边是想靠“捷径”援乌的国家,一边是顾虑风险不愿冒险的国家,这种分歧在持续的冲突消耗中只会越来越明显。 说到底,冯德莱恩的方案失败,本质是“急功近利”败给了“风险理性”。欧盟想靠动俄罗斯资产解决援乌资金问题,却忽略了“覆水难收”的后果——一旦破坏了资产保护的国际规则,今天能处置俄罗斯的资产,明天其他国家的资产会不会也面临同样风险? 这种“开坏头”的代价,远比短期援乌资金更珍贵。俄罗斯的反制威胁更不是“纸老虎”,欧盟企业在俄还有大量资产和业务,一旦俄方采取对等反制,受损的只会是欧盟自身的经济利益。 更何况,乌克兰的还款能力几乎为零,所谓的“贷款”本质上就是“无偿还义务的赠予”,最终买单的还是被抵押的俄罗斯资产,这种“变相没收”的操作,只会让欧盟彻底与俄罗斯决裂,再也没有转圜余地。 这次方案否决给欧盟提了个醒:援乌不能只靠“耍小聪明”,更不能突破国际法和信用底线。1400亿欧元的缺口终究要靠欧盟自己想办法,而不是寄希望于“挪用”他国资产。欧盟真该好好掂量掂量,比起短期的援乌压力,维护自身的信用和安全,才是更重要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