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台积电称将加速美国产能,呼吁大陆保证稀土供应,否则产能将瘫痪! 台积电正陷入

台积电称将加速美国产能,呼吁大陆保证稀土供应,否则产能将瘫痪! 台积电正陷入一场“左手求扩张,右手怕断粮”的尴尬。一边砸下1650亿美元巨资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兴土木,规划三座晶圆厂、两座先进封装厂加一个研发中心,今年到未来两年的生产线早已被客户抢订一空。 另一边却对着仅够支撑30天的稀土库存愁眉不展,暗地里向大陆传递着“保障供应”的迫切诉求,否则耗资千亿的产能随时可能瘫痪。这种矛盾的姿态实在耐人寻味,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近期高调表态加速美国产能落地,字里行间满是对北美市场的重视。 谁都清楚其中的门道——北美市场贡献了台积电总营收的70%,这等“衣食父母”的需求自然要全力满足。可芯片制造从来不是空中楼阁,没有关键原材料的支撑,再先进的厂房也只是一堆钢筋水泥。 台积电在给白宫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报告里特意点出“关键矿物供应的地理集中风险”,建议美方与主要供应方建立稳定合作机制,这番话明眼人都能听出弦外之音:大陆才是稀土供应的核心力量,缺了这一环,扩张计划就是镜花水月。 稀土这东西有多重要?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它,在半导体制造中是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尤其是芯片生产的核心设备光刻系统,离开特定稀土元素根本无法运转。而全球稀土产业链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大陆手中。 从开采到冶炼分离,再到磁材制造,大陆控制着全球70%的开采量、85%的经营份额和90%的生产量。这种压倒性优势,可不是短期内能被替代的。丰田汽车北美区高管都曾坦言,一旦大陆收紧稀土供应,汽车行业可能两个月内就面临停产风险,半导体行业对稀土的依赖度只会更高。 更让台积电揪心的是,大陆的稀土出口管制正在不断升级。2025年10月9日,发布的新规,明确从12月1日起,对含中国原产稀土价值占比0.1%以上的境外制造物项,或是使用中国稀土技术生产的产品,实施出口许可管理。 这意味着哪怕是在海外加工的稀土产品,只要源头沾了中国的边,都得经过审批才能出口。新规还特别指出,涉及先进芯片制造等用途的稀土出口要逐案审批,台积电心心念念的先进制程产能,恰恰踩在了监管的关键点上。 一边紧抱美国大腿推进“去中国化”产能布局,一边又指望大陆敞开供应战略资源,台积电的想法未免太过天真。这就像既想享受蜂蜜的甜美,又不愿靠近蜂巢,世上哪有这么划算的买卖? 北美市场的营收诱惑固然巨大,但供应链的安全底线同样不能忽视。把鸡蛋大量放进美国的篮子里,却忘了装鸡蛋的篮子还得靠大陆提供的材料来编织,这种战略短视实在危险。 其实台积电的困境,本质上是在大国博弈中选错了平衡策略。它既想迎合美国的产业政策,靠赴美建厂换取市场准入和技术便利,又不愿放弃大陆供应链的成本优势和资源保障,试图两头讨好。 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种“骑墙”姿态根本行不通。美国动辄以技术安全为由打压他国企业,大陆自然会通过稀土等战略资源维护自身利益,台积电夹在中间,注定要承受战略摇摆带来的阵痛。 放眼全球产业链,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脱离生态独自生存。台积电作为全球芯片制造的龙头企业,本该更懂这个道理。北美市场的70%营收固然重要,但大陆的稀土供应、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同样是其不可或得的发展基石。 试图用“疏远大陆”换取“亲近美国”,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知道,大陆的稀土管制并非针对特定企业,而是基于国家安全和资源保护的必要措施,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台积电与其抱怨供应风险,不如反思自身的战略偏差。 真正的解决之道,从来不是搞什么“提取稀土”的歪门邪道,而是回归理性合作。台积电应该清楚,大陆的稀土出口管制并非“关门谢客”,而是“有序开放”——对于合理的民用需求,只要通过合规审批就能正常供应。 与其在供应链风险中惶惶不可终日,不如主动加强与大陆的沟通协作,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供应机制。毕竟,芯片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市场和资源的多方支撑,任何一环的断裂,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台积电的稀土焦虑,给所有跨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产业分工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试图靠“脱钩断链”谋取利益,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1650亿美元的产能扩张蓝图固然宏伟,但没有稀土这一“工业粮食”的滋养,再美好的蓝图也难以落地。希望台积电能早日认清现实,在市场选择与供应链安全之间找到真正的平衡,否则等到库存耗尽、产能停摆的那天,再后悔可就晚了。

评论列表

马克
马克
2025-10-26 05:34
台台积电不是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