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 “反胁迫法案” 要对华亮刀?别逗了,特朗普加税时它都没敢 10 月 23 日欧盟布鲁塞尔峰会还没开场,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盟 “领头羊” 就先把对华贸易的气氛搞僵了。据消息,两国正联手推动欧盟对中国采取强硬贸易态度,德国更直接放话,要考虑用 2023 年底生效的 “反胁迫法案”。这个被欧盟称作 “核选项” 的工具。 咱先搞懂这个 “反胁迫法案” 是啥。2021 年欧盟就开始琢磨,2023 年底正式落地,按说威力不小,欧盟委员会自己就能启动,不用所有成员国同意,只要 15 个成员国(占欧盟 65% 人口)点头就行,还能限制投资、卡公共采购、拿知识产权说事。 可有意思的是,这法案生效快两年,一次都没用过。哪怕特朗普当年给欧盟钢铝加 50% 关税、汽车加 25% 关税,欧盟嘴上喊着要用,最后还是没敢动。 这次德法突然硬气,根源是中国 10 月 9 日出台的稀土出口新规,稀土相关产品出口要拿许可,还得说明用途。稀土不是普通矿产,手机芯片、战斗机引擎都离不了,欧洲高科技产业的 “命门” 就在这,所以他们立马慌了。 法国说 “所有报复选项都要考虑”,德国跟着喊要动 “反胁迫机制”,波兰也凑过来,想在峰会结论里加 “中国有害经济行动” 的说法。 可这边喊得热闹,那边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刚跟中国商务部部长视频通话,还亲口说 “理解中方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这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 德国说的 “核选项”,真能随便用?答案是不能。特朗普当年把关税加得那么狠,欧盟都没敢碰这法案,为啥?因为这东西看着吓人,真用起来就是自杀。 欧盟自己门儿清,能 “胁迫” 它的都是大国,可大国之间利益绑在一块儿,动法案引发贸易战,欧盟根本扛不住。 更关键的是,欧盟在安全、能源上都靠美国,动法案前得掂量。万一得罪大国,美国不帮乌克兰了咋办?北约出问题了咋整? 再看内部,意大利早说要妥协,波兰这些中东欧国家跟着美国跑,德国自己都警告 “会遭经济反噬”,想凑够 15 个成员国支持都难,更别说真动手了。 别听德法喊 “被胁迫”,事实根本不是这样。中国搞稀土出口新规前,早跟欧盟、美国打过招呼,而且一遍遍说清楚。 这是依法完善出口管理,为了国家安全,绝不是冲欧洲来的。就连商务部发言人都明明白白讲了。民用的、合规的申请,都能通过,根本没给欧洲企业设卡。 要说搞 “胁迫”,欧洲自己倒挺在行。荷兰刚把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的资产给冻结了,欧盟还在捣鼓新规。中国企业想在欧洲建厂? 得先转让技术、用欧洲劳动力,不然别想进它的市场。这哪是自由市场?纯粹是霸王条款!北京语言大学研究员董一凡说得对,这就是欧洲基于地缘政治的误解,纯属没事找事。 咱就想问德法,你们拿条件逼中国企业让技术,还好意思说自己被 “胁迫”?这话说出来,不觉得亏心吗? 法国也没好到哪去。空客飞机、法国葡萄酒,一大半靠中国市场撑着,之前就因为对华关税吃过亏。更别说稀土了,欧洲自己挖的量不够零头,90% 得靠进口,中国一管制他们就慌,这说明啥? 是欧洲依赖中国,不是中国求着欧洲。欧盟自己算过账,当年特朗普加税,他们妥协着买美国 7500 亿能源、6000 亿投资,才换关税从 30% 降到 15%。要是跟中国打贸易战,损失只会更大。到时候欧洲通胀更疯涨,企业倒闭潮一来,德法领导人哭都没地方哭。 德法敢这么跳,说白了是想跟着美国起哄,可忘了自己早被美国套了 “枷锁”。特朗普当年霸凌欧盟,欧盟不仅不敢还手,还乖乖买美国能源、军火;现在美国跟中国搞竞争,欧洲就想当马前卒,可这马前卒当不好就得被牺牲。 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说过句实在话:“中国现在是、将来也是德国的重要市场”。企业心里都清楚:跟中国做生意能赚钱,跟美国起哄只能当炮灰。欧盟内部早分裂了。 意大利不想得罪中国,波兰想抱美国大腿,德法夹在中间装强硬,最后只会把欧盟拖进沟里。之前冯德莱恩对美妥协,还被法国骂 “投降”,这次要是真动 “反胁迫法案”,欧盟怕是真要散架。 说到底,德法喊着动 “核选项”,更像一场政治作秀。峰会没开就放狠话,无非是想给中方施压,顺便安抚下国内的保护主义情绪。可他们忘了,中欧产业链早像胶水一样粘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中国从来不想跟谁打贸易战,稀土管制合规合法,对欧洲企业也一直给便利;但要是有人非要挥拳头,咱也不怕。可欧洲企业的饭碗经不起折腾。德国汽车厂的工人、法国葡萄园的农户要吃饭,这些不是政客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当年特朗普加税欧盟认怂,现在跟中国叫板,更没赢的可能。 参考信源:“德法支持欧盟对华贸易强硬,德国提议:考虑动用‘核选项’” 2025-10-22 11:47·海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