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留学生的 “发财梦”,碎在法庭上 2025 年 10 月 22 日,英国利兹刑事法庭的法槌一响,两个中国年轻人的人生彻底拐了弯。 26 岁的刘立、25 岁的余婉清,都是利兹大学的留学生。本该在图书馆啃书备考的年纪,他俩却把心思全花在了 “研究火车” 上。不是学交通知识,是钻英国铁路赔偿的空子。 最后,刘立被判监禁 30 个月,余婉清获刑 17 周(算上之前关押时间,很快就能出狱),而他俩四年骗走的 15.7 万英镑(近 150 万人民币),让他俩成了英国留学圈的 “反面教材”。 说穿了,这骗局就是钻了系统的漏洞。英国铁路有 “延误赔偿计划”火车晚点,乘客能申请赔偿,本是保障乘客的好事。但刘立和余婉清发现,这系统有个大毛病。退款和赔偿的审核是两套独立流程,不会自动核对 “这人是不是已经退过票、拿过钱了”。 俩人立马动了歪心思,搞出一套 “先退再赔” 的操作。先把车票退了拿回本金,要是这趟车刚好晚点,再拿着退票记录去要赔偿,等于一张票赚两笔钱。 为了不被发现,他俩还耍了不少 “小聪明”伪造 16 个假身份开银行账户,给手机装特殊适配器插 20 张电话卡,假装是不同人申请赔偿;甚至专门研究哪条线路的火车容易晚点,提前买票 “等赔偿”。 就这么干了四年,直到铁路公司发现不对劲。好几家公司都收到大量可疑索赔,顺着数据一查,才揪出这两个藏在学生公寓里的 “骗子”。 这事刚曝光时,有人说 “这俩脑子灵光,就是用错了地方”。但我真想说:这根本不是聪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 “蠢坏”! 首先得拎清楚这不是 “薅羊毛”,是实打实的诈骗。有人替他俩辩解 “英国系统有漏洞,不怪他们”,这话纯属歪理。 英国铁路之前确实出过 IT 问题,有次 5 万多乘客的赔偿没到账,运营商发现后主动联系赔钱道歉。人家有漏洞会补,可你伪造身份、持续四年骗钱,就是有预谋的犯罪。法官说 “你们全程在掩盖罪行”,一点没冤枉。 更让人窝火的是,他俩糟践了 “留学” 这个机会。能去利兹大学读书,要么是自己苦读多年,要么是父母砸钱支持。我认识个在英国留学的朋友,为了省房租每天六点赶火车,周末还去餐厅打工,说 “能少向家里要一分是一分”。 可刘立和余婉清倒好,把写论文、做实验的时间,全用来研究怎么骗钱。150 万人民币,够普通家庭供孩子留学两年,够交好几次顶尖大学的学费,他俩却用这钱换了 “监狱门票”。 最可恨的是,他俩一人犯错,让整个中国留学生群体背锅。这些年,多少中国留学生靠实力攒口碑。有人拿奖学金为国争光,有人做志愿者帮当地社区,有人毕业后进知名企业。 可就因为这几起负面事件,以后中国留学生申请铁路赔偿,会不会被额外盯着查?找工作时,会不会因为 “诚信” 被多问几句?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影响哪是他俩坐几年牢就能抵消的? 其实这种 “小聪明犯罪” 早有前车之鉴,去年德国有群年轻人,钻共享滑板车退款漏洞骗钱,最后照样判刑;美国有中国留学生雇人代考,被开除遣送,终身留案底。这些事都在说一个理:法律不管你多 “机灵”,碰了红线,就得付出代价。 更讽刺的是,刘立本来想申请伯明翰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余婉清读的是英语教学。这两个专业,本该和 “诚信”“规则” 挂钩,可他俩却活得最没底线。 这也戳破了一个误区,学历高不代表人品好,成绩优不代表懂规矩。教育的本质是教人 “怎么做人”,可他俩只学了知识,没长良心。 宣判后,刘立的律师求情说 “他这辈子都会后悔”。可后悔有什么用?案底抹不掉,失去的学历找不回,对父母的伤害补不了。 这起案子像一面镜子,照出一个扎心的现实。诚信是人生的 “地基”,地基塌了,再高的 “房子” 都会倒。英国铁路以后肯定会补好系统漏洞,但人心的 “漏洞”,只能靠自己填。 对在外留学的年轻人来说,异国他乡的诱惑多,遇到的 “漏洞” 也可能不少。但要记住能让你走得远的,从来不是钻空子的小聪明,而是守规矩的大格局。你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还有背后的家庭和国家。 对家长和学校来说,这也是个警钟,教育不只是教知识,更要教孩子 “什么钱不能赚”。利兹大学之前还提醒学生防诈骗,可更该教的是 “别自己当骗子”。 参考信源:Yorkshire Evening Post——2025-10-21利兹大学的一些学生利用了火车延误赔偿制度中的漏洞,诈骗了多家公司共计14万英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