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妻子抛家弃夫,6岁黄凤撑起家,拉车500公里救父改写命运! 安徽有个叫黄凤的姑

妻子抛家弃夫,6岁黄凤撑起家,拉车500公里救父改写命运! 安徽有个叫黄凤的姑娘,现在是家乡医院的护士。她给病人打针换药时总带着笑,没人能想到,十几年前她曾拉着板车,带着瘫痪的爸爸和失明的奶奶跨省求医。 黄凤1997年生在安徽申集镇黄李村。那时候她家日子过得平静,爸爸黄志仁在工地干零活,妈妈在家做饭洗衣。黄凤每天放学能吃到妈妈做的热乎饭,能趴在爸爸腿上听故事。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久,意外就砸在了这个家头上。 黄志仁在工地干活时摔了下来,医生说他是高位截瘫。这个消息让家里的天塌了,奶奶天天哭,哭到后来眼睛看不见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开销却变大,药费、生活费压得人喘不过气。妈妈撑了几个月,有一天出门后就没再回来。 黄志仁看着空荡荡的家,看着失明的老母亲,再想想以后的日子,心里没了活下去的劲。他躺在床上,连饭都不想吃,就想着一了百了。6岁的黄凤看出了爸爸的心思,她爬到床边,抱着爸爸的胳膊哭。她说爸爸不能走,走了她就成孤儿了,她说她能照顾爸爸,能照顾奶奶。 黄志仁听着女儿的话,眼泪止不住地流。他看着女儿小小的脸,心里打定主意,再难也要活下去。从那天起,照顾家的担子落在了黄凤身上。每天天还没亮,黄凤就起床。她够不着灶台,就搬个小板凳踩在上面。锅里的油溅到胳膊上,红了一大片,她咬着牙把菜炒完,从不喊疼。 她做的炒地瓜有时候还夹生,端到爸爸面前时,黄志仁总会说好吃。冬天的水特别凉,黄凤要给爸爸洗换下来的衣服。她的小手泡在凉水里,很快就冻得又红又肿,甚至裂开口子。爸爸看着心疼,她却笑着说不疼,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好。 黄志仁从脖子以下都不能动,长时间躺着容易生褥疮。黄凤记着妈妈以前的做法,每天课间都要跑回家给爸爸翻身。她的个子刚比床高一点,爸爸有120斤重,她根本搬不动。她跪在床边,用头顶着爸爸的后背,用肩膀使劲往上顶,每次翻身都要费好大力气,汗能把衣服浸湿。 除了翻身,黄凤每天还要给爸爸喂饭、洗脸、洗脚、擦手。有空的时候,她就给爸爸捏腿,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她总觉得多捏捏,爸爸的腿就能有知觉。就这么照顾着,黄志仁瘫痪多年,身上一直干干净净,从没生过褥疮。 2008年5月,黄凤还不到12岁。她听人说上海的医院能治爸爸的病,就做了个决定,带爸爸去上海。她请隔壁伯伯帮忙,用床板和捡来的车轱辘做了个平板车。她把家里仅有的37块钱装在口袋里,推着爸爸,扶着奶奶,就这样出发了。 路上饿了,她就拿出家里带的干馒头啃。渴了,就去路边的住户家讨点水喝。她的鞋子很快就磨破了,脚底板也起了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可她没停下,硬是推着板车走了500多公里,到了上海的医院。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黄凤给爸爸挂了号。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摇了摇头说,要是早点来还有希望,现在病情太严重,治不了。黄凤不愿意相信,她跪在医生面前,求医生救救爸爸,可医生只能叹气。黄志仁劝女儿,治不好就算了,只要女儿好好的就行,黄凤却没放弃。 2009年,黄凤又推着爸爸去了北京。这次还是一样的结果,没有医院能治好爸爸的病。她没办法,只能带着爸爸和奶奶回了安徽。2010年,村里有人从外地打工回来,说北京有家医院能治高位截瘫。黄凤又燃起了希望,她决定再去一次北京。 路上遇到好心的司机,把她们送到了车站。下车后,黄凤蹲在地上拼平板车,嘴里跟爸爸说,这次一定能找到医生,把病治好。她把绳子挎在肩上,使出全身力气拉着车往前走,瘦小的身影在路边特别显眼。 到了医院,专家说有希望让黄志仁恢复生活自理,但每个疗程要6万元。听到这个数字,黄凤一下子就哭了。她家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她不知道去哪凑钱救爸爸。周围的人知道了她们的情况,把事情发到了网上。 “黄凤拉板车救父”的事很快传开,好多网友被感动,北京那家医院也决定免费给黄志仁做神经干细胞手术。手术后,黄志仁的手和脚慢慢有了知觉,最后真的能坐起来了。看到爸爸有了好转,黄凤再也忍不住,像个孩子一样大哭,嘴里说着爸爸好起来了,一家人有希望了。 后来黄凤考上了医护专业,毕业后回到了家乡的医院工作。她对每个病人都很耐心,帮他们减轻痛苦。她还在村里免费办了“瘫痪家庭护理班”,把自己照顾爸爸的经验教给别人。 现在的黄凤能靠自己的能力生活,还能帮助别人。那些年吃的苦,她没再提过,只把日子越过越好。 黄凤这个响亮的名字,不是嘴上说说的漂亮话,是六岁就踩板凳做饭的烟火气,是寒冬里冻裂双手还笑着洗衣的韧劲,是推着板车走五百公里不回头的坚持。她没被苦难压垮,反而把自己活成了家里的光;后来日子好了,又把这份光分给更多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