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国用一半价格 "喂饱" 我们 20 年,直到中储粮亮出那把 “秘密武器”!

美国用一半价格 "喂饱" 我们 20 年,直到中储粮亮出那把 “秘密武器”! 要是聊起中国农业曾经的 “卡脖子” 时刻,2001 年入世后的大豆市场绝对得算一个。 那会儿为了敲开 WTO 的大门,咱们在中美农业协议里做了让步,把大豆市场给开放了。 可谁能想到,这一开放,美国大豆就跟开了挂似的,带着价格优势直接冲进国内市场,一冲就是 20 年。 美国那边早就把大豆产业玩明白了。 他们一边靠转基因技术提高单亩产量,一边搞连片规模化种植压低成本,最关键的是政府还真舍得砸钱 —— 每吨大豆直接补贴 190 美元。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美国大豆运到中国港口的到岸价,居然只有国产大豆的一半。 你想啊,同样是能榨油、能做饲料的大豆,人家卖得比咱自己种的还便宜一半,国内豆农哪儿扛得住? 没几年功夫,80% 的豆农只能放弃种大豆。 可谁也没料到,2003 年夏天,美国那边突然出了幺蛾子。 美国农业部一纸干旱减产预警抛出来,说自己家中西部大豆主产区旱情严重,产量要大幅下降。 这消息一出来,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大豆价格跟坐火箭似的,从 2300 元 / 吨直接飙到 5500 元 / 吨,翻了一倍还多。 国内的压榨企业慌了,他们知道自己手里没多少库存,要是后面价格还涨,厂子就得停摆。 于是一窝蜂地跟美国粮商签高价进口合同,有的甚至没仔细算成本,就怕拿不到货。 结果呢?才过了三个月,美国那边又轻飘飘放话:“旱情缓解了,今年大豆产量没问题。” 这话一落地,大豆价格跟坐了过山车似的,直接跌回 2200 元 / 吨,比预警前还低。 这一下,国内数百家压榨企业全懵了 —— 签的是高价合同,买的大豆成本居高不下,可卖豆油、豆粕的时候,市场价格已经下来了,一下子就陷入巨额亏损,不少企业直接濒临破产。 就在这时候,外资粮商跳出来了,他们把这些快倒闭的中国企业一个个揽入怀中,差点就把中国大豆的压榨环节给彻底控制了。 面对这波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中国没有坐以待毙。从 2004 年开始,中储粮悄悄启动了大豆战略储备计划。 一方面,中储粮在东北、华北等地大规模建粮仓,专门以合理价格收购国产大豆,给那些快撑不下去的豆农找销路。 另一方面,中储粮还学着用 “高抛低吸” 的法子调节市场 —— 市场上大豆少、价格涨得离谱的时候,就抛点储备出来稳价。 市场上大豆多、价格跌得让豆农亏本的时候,就多收点存起来,既保护了豆农利益,也不让市场乱套。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 2006 年。美国粮商见 2003 年赚了不少,又想故技重施。 这次他们炒作 “生物柴油” 概念,说大豆能提炼生物柴油,未来需求会暴涨,还找了不少机构背书。 这波炒作比 2003 年还狠,大豆价格直接被推到 7000 元 / 吨的历史高点。 就在投机资本等着坐收渔利的时候,中储粮终于亮出了那把藏了两年的 “秘密武器”—— 规模庞大的战略储备大豆。 中储粮一点没犹豫,直接出手,连续 24 个月,每周都固定抛售 50 万吨储备大豆,有时候遇到市场价格炒得特别疯的时候,单日抛储量甚至突破 100 万吨。 这么大的量砸到市场上,那些炒价格的资本瞬间就慌了,他们手里的货根本没中储粮多,根本接不住这波抛储。 没多长时间,大豆价格就被稳稳打回了合理区间,之前嚣张的投机资本要么亏得底朝天,要么只能认怂离场,彻底被击溃。 从那以后,中国对大豆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现在再看大豆市场,虽然还需要进口,但咱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和调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