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悔改,中荷还是没谈拢,荷兰拒绝归还治理权,输家 60 天内诞生! 荷兰那边先是放了句软话,说 “希望找到对各方有利的方案”,听着像是想给谈判留个台阶;可真到了实际沟通的时候,荷方的态度却硬得很 —— 安世半导体的治理权,就是不肯还给中方。 这事儿一出来,谁都看明白了,之前盼着 10 月中旬中荷高层通话能破局的想法,还是太乐观了。 安世半导体可不是什么不起眼的小公司,它在全球半导体圈里是实打实的 “硬角色”。 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分立器件供应商,它尤其在车规级领域握着话语权,2024 年全球车规级 MOSFET 市场里,安世一家就占了 19% 的份额,稳稳排进全球前三。 中方早早就看重了它的价值,当年闻泰科技花了约 268 亿元人民币把它收购下来,就是想在半导体产业链上补全关键一环,毕竟车规级半导体是新能源汽车、工业设备的核心部件,攥在自己手里才踏实。 可荷兰政府偏要在这事儿上插一杠子。 2025 年 9 月底,荷兰突然拿 “经济安全” 当借口,直接伸手干预安世的管理结构,硬生生把治理权从中方手里抢了过去。 明眼人都知道,这背后要是没美国的影子,根本说不通。 早从 2024 年底开始,美国就先对安世的母公司闻泰科技下了手,把它列进 “实体清单”,断了闻泰不少海外合作的路子。 到了 2025 年 6 月,美国商务部的官员更是直接飞到荷兰,跟荷兰外交部的人当面谈,核心诉求就一个:必须把安世的中方 CEO 换掉。 再往后,9 月美国刚出台所谓的 “穿透规则”,荷兰这边马上就配合执行,动作快得像提前排练好的剧本。 说白了,荷兰嘴上喊的 “经济安全”,其实就是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纯粹是搞政治干预。 面对这种不讲理的操作,中方的反制动作也没拖泥带水。 10 月中旬,中国政府直接出台禁令,明确限制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子公司,还有它的分包商,出口特定的关键元器件。 别小看这道禁令,它刚好切在了安世的命门上。 安世的生产链里,中国子公司负责的封装测试环节,占了它全球产能的 35%。 而且它生产需要的某类功率半导体元件,中国本土供应商提供了 70% 的份额。 禁令一落地,安世的生产线马上就感受到了压力。 荷兰这么硬扛着不松口,其实是在给自己挖坑。 安世 2024 年的营收里,中国市场占了 42%,光比亚迪、蔚来这些中国车企,就在安世的客户里占了超过 30% 的比重。 现在中方出了禁令,安世拿不到关键元器件,产能上不去,客户自然会找替代方案。 而中国本土的半导体企业,比如士兰微、扬杰科技,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快速成长。 现在大家都在猜,60 天内到底谁会是输家。 从时间上算,10 月中旬到 12 月中旬刚好 60 天,到时候安世的季度财报一出来,营收和产能的下滑肯定藏不住。 反观中国,一边通过禁令保护自身产业利益,不让核心环节被别人卡脖子。 一边加快扶持本土替代企业,就算安世这边有波折,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韧性反而在增强。 毕竟中国市场规模在这儿摆着,本土企业只要能跟上技术节奏,不愁没订单。 说到底,大国之间的博弈,从来不是靠盲目选边站就能赢的。 荷兰要是一直抱着美国的大腿,不肯归还安世的治理权,最后只会把自己拖进坑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