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马来西亚安瓦尔突然宣布 10月22日起,欢迎外国公司合伙开发1610万吨稀土储量。马来西亚与外国公司合作开发稀土,希望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转型,从卖矿石变卖磁铁,推动GDP增长。 马来西亚这次是铁了心要改变全球稀土的游戏规则。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扎夫鲁说得明白,他们握着160万吨稀土储量,可不想只做个卖石头的。那份量足够让任何玩家眼红。 光有资源远远不够。马来西亚人心里跟明镜似的,过去与澳大利亚莱纳斯合作,工厂建在自家地盘上,核心技术却始终摸不着边。这种滋味太憋屈了。 新政策藏着玄机。从今年一月起,马来西亚彻底禁止未经加工的稀土原料出口。这招釜底抽薪,逼着外国企业必须带着技术来当地设厂。你要我的资源?可以, 但必须把技术、就业和税收都留下。 环境成了最好的挡箭牌。霹雳州政府大力推广原位浸出技术,声称通过注入溶液提取稀土,能大幅减少对土地的破坏。环保外衣下,实则是为产业升级铺路。 中国人早已嗅到商机。马来西亚主权财富基金国库控股正与中国公司紧密接洽,探索稀土下游产业的合作可能。这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要共同切开全球稀土市场的蛋糕。 中国人的技术门槛极高,去年已将稀土加工技术列入出口管制清单。但对马来西亚而言,这恰恰证明了技术主权的价值——核心工艺比矿产资源稀缺得多。 东盟内部暗流涌动。面对稀土政策的分歧,扎夫鲁直言不讳:“凡涉及国家与经济安全的议题,一般都通过双边谈判解决。”每个国家都在打自己的算盘。 莱纳斯依然可以向任何市场出口产品,但马来西亚人显然不再满足于只收点加工费。他们要的是股权、是股份、是供应链上的主导权。 这场资源博弈给所有发展中国家上了一课。光靠卖原材料永远被动,技术壁垒才是真正的护城河。马来西亚正试图用资源换时间,用市场换技术,在巨头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 全球稀土棋局正在重新洗牌。中国掌控着绝大部分加工产能,美国急切地想建立自己的供应链,而马来西亚这个看似弱小的玩家,正凭借手中的筹码寻找最佳位置。 资源国的觉醒时代已经到来。当他们不再满足于出口原始矿产,当技术开始流向资源富集地,全球产业链必将迎来一场深刻重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