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不是很难

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不是很难,每个国家都可以从开采到提炼全过程做出来,为什么这些国家都没有去做呢?因为没有规模。 很多人不知道,稀土这东西不是单一种类,而是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被称作“工业维生素”。小到智能手机芯片,大到战斗机发动机、风电设备,几乎所有高精尖制造都离不开它。 但稀土矿挖出来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难关在提炼分离,要把这17种性质相近的元素拆分开,堪比在一堆沙子里挑出不同颜色的细沙。 中国能在这行站稳脚跟,得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徐光宪院士带领团队搞出了串级萃取理论,这才把稀土分离技术的大门彻底推开。 后来几十年不断迭代,现在光独家萃取专利就有439项,2025年全球新增的稀土专利里中国占了82%,美国才只有7%。这种技术积累不是靠“咬牙”就能追上的,就像建房子,人家已经盖到几十层,你连地基图纸都没有,怎么比? 美国其实早年间也有稀土产业。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矿,从60年代到90年代一直是全球稀土供应的主力。可到了90年代,中国的低成本稀土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加上加州的环境法规越来越严,提炼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处理成本高得吓人,这矿在2002年干脆关了门。 等2010年中国对日本实施短暂稀土禁运,美国才慌了神,意识到依赖别人的风险。可这都过去15年了,还是没搞出像样的提炼能力,现在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量仍占总进口量的70%。 有人说美国有钱有技术,重建产业不行吗?哪有那么简单。稀土提炼不是建个工厂就行,得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 从开采设备、化工材料到电力供应,每一环都得跟上,这需要成熟的工业化体系支撑。美国自己把这条产业链拆了几十年,现在想重建,相当于要把废弃半个世纪的老路重新铺一遍。奥巴马时代就喊“制造业回流”,喊到现在还是举步维艰,更别说稀土这种精细活了。 去年美国MP材料公司在得克萨斯州搞了个稀土磁铁工厂,号称要打破依赖。可就算满负荷运转,一年的产量也就相当于中国工厂一天的量。 更讽刺的是,芒廷帕斯矿恢复开采后,好些年都得把矿石运到中国来提炼,自己根本处理不了。有企业高管算过账,在美国开一座稀土矿居然要花29年,等矿开起来,市场早变天了,谁愿意冒这风险? 不光是美国,其他国家也不是不想做,而是真做不起。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二大稀土生产国,矿里的钕、镨这些关键元素储量不少,可90%的锂矿还是得运到中国提炼。 澳洲的莱纳斯公司算有实力的,也只能把加工厂建在马来西亚,想在美国建提炼厂还得靠美国政府给两亿多美元补贴。环保是绕不开的坎,传统提炼工艺污染极大,中国早年用的铵盐浸取技术因为破坏生态已经禁用了。 现在中科院搞出的电驱开采技术,能把氨氮排放量降95%,采收率提至95%以上,这种绿色技术别的国家还没掌握,贸然上项目就是既污染环境又赔钱。 企业更看重实际利益。10多年前有日本企业响应美国号召,在美国建稀土磁铁工厂,结果美国本土企业根本不愿为高价产品买单,转头还是买中国的。这工厂最后只能倒闭,设备都封了起来。 中国现在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提纯能力,还能稳定供应所有17种稀土金属,价格、质量、产能都有保障。其他国家就算砸钱搞出提炼能力,产品没有竞争力,最后还是得亏本,谁愿意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五角大楼之前想换掉F-35战机上含中国合金的零部件,折腾半天发现根本绕不开中国的供应链。2025年中国把稀土全产业链技术都纳入出口管制,更是把技术壁垒筑得更高。 现在全球稀土需求每年都在涨,等美国和其他国家好不容易追上来一点,中国说不定又在新技术上领先了好几个身位。 所以说,稀土提炼从来不是“咬紧牙关”就能解决的问题。这背后是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完整的产业生态和对环保成本的精准控制。美国和其他国家不是没试过,只是这些难关加在一起,实在不是靠硬扛就能迈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