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43年,为了给伤员治伤,16岁小战士跑到了地主家,请求地主给些药品,却遭拒,

1943年,为了给伤员治伤,16岁小战士跑到了地主家,请求地主给些药品,却遭拒,小战士大怒,说:“既如此,伤员就留在你家吧!” 这小战士叫陈二孩,河北阜平人,家里三间土房去年被日军烧了,爹娘没了,跟着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三分区的部队走了大半年。 1943年的晋察冀根据地,早被日军的“扫荡”搅得鸡犬不宁,粮食不够吃,棉衣凑不齐,最缺的就是药品。陈二孩跟着部队走的这大半年,没穿过一双不露脚趾的布鞋,夜里宿在破庙里,冻得缩成一团也没喊过苦——他心里揣着事儿,爹娘是被日军用刺刀挑死的,家里的土房烧得只剩几根黑木头,是八路军把快饿死的他从废墟里拉出来,给了他一口救命的小米粥。从那天起,他就把部队当成了家,把身边的战士都当成了要护着的亲人。 他平时在卫生队打下手,帮着洗带血的绷带,给伤员端水喂饭。那天从阵地上撤下来三个重伤员,腿上的伤口渗着血,有的已经开始化脓,卫生员翻遍了仅有的药箱,只剩半瓶快挥发完的酒精。卫生员急得直搓手,说“再没磺胺粉,伤口就得烂到骨头里”。陈二孩听见这话,没跟任何人商量,揣着卫生员写的字条就往村里跑——他记得村里的地主王春生家有药,上个月王春生的儿子得了肺炎,是从保定城里请来的医生给治的,当时他还看见医生留下了小半盒西药。 可他刚冲进王春生家的院子,话还没说利索,王春生就摆着手往后退。“不行不行!”王春生的声音发颤,“日军要是知道我给八路军送药,不光我这房子保不住,我全家都得掉脑袋!”陈二孩急得脸通红,他拽着王春生的袖子,把自己爹娘被日军害死的事儿说了,把伤员在阵地上跟日军拼命的事儿也说了,可王春生就是摇头,还让管家把他往外赶。 陈二孩当时就红了眼,他不是气王春生怕日军,是气他忘了——去年日军扫荡的时候,王春生的小女儿被日军抓去当人质,还是八路军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夜里摸进炮楼把人救了出来。他往后退了两步,指着院门口大声说:“既如此,伤员就留在你家吧!你不给药,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在你家门口!”其实他心里也发虚,他就是个没军衔的小战士,哪有权力做这种决定?可他实在没办法,伤员还在等着药,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没想到这话真让王春生愣了神。他站在原地琢磨了半天,最后咬着牙转身进了里屋,出来的时候手里攥着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两瓶碘酒和三包磺胺粉。“你赶紧拿走,别让外人看见。”王春生把盒子塞给陈二孩,声音压得很低,“要是日军问起,你就说没见过我。”陈二孩接过盒子,说了声“谢谢”就往卫生队跑,他没回头,也没看见王春生站在门口,望着他的背影悄悄抹了把汗——后来他才从村里老乡嘴里知道,王春生怕的不只是日军,还有村里人的唾沫星子,毕竟八路军救过他的女儿,他要是真不管伤员,以后在村里根本抬不起头。 你说,那时候的人难不难?难!日军的枪炮盯着,肚子里没粮,身上没暖衣,可再难的日子里,也总有像陈二孩这样的孩子,明明自己还没长大,却想着护着别人;也总有像王春生这样的人,就算有私心,在大是大非面前也没选错边。八路军能在那样的环境里坚持下来,靠的从来不是什么“神仙保佑”,而是千千万万个陈二孩的拼劲,是那些哪怕怕得发抖,也愿意伸把手的老百姓。要是当时王春生真的硬着心肠不给药,陈二孩该怎么跟等着救命的伤员交代?那些伤员又能不能撑过难关? 说到底,抗日战争能打赢,靠的就是这份“互相帮衬”的情分——你护我周全,我为你拼命,再大的困难也能一起扛过去。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