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西方为何急于要求沿战线停火?】 10月21日,英国政府发布了欧洲领导人的联合

【西方为何急于要求沿战线停火?】 10月21日,英国政府发布了欧洲领导人的联合声明,呼吁乌克兰境内沿战线停止军事行动。声明由英国政府公布,联合签署方包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声明称,“我们坚决支持特朗普总统的立场,即应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当前接触线应成为谈判的起点。”   首当其冲的是欧洲的经济扛不住了。自打冲突升级以来,欧盟对乌援助的账单像滚雪球一样越堆越高,德国光军事援助就砸了超170亿欧元,法国也掏了近百亿欧元,意大利的援助金额在2025年上半年就同比激增40%。   可欧洲自己的经济早就亮起红灯,德国2025年二季度GDP环比下滑0.3%,通胀率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3.5%以上,民众对能源价格上涨的抱怨声此起彼伏。   更让欧洲头疼的是能源命脉被攥得难受。之前为了制裁俄罗斯,欧洲硬着头皮切断了大量俄能源进口,转头高价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结果美国能源企业趁机抬价,让欧洲多花了上千亿美元。   现在冬天快到了,要是冲突继续拖下去,能源供应稳定性又成了未知数,德国工业巨头巴斯夫已经明确表示,若能源成本再涨,部分工厂可能要停产。   美国这边的算盘打得更精。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可不是说说而已,他一直不满欧洲盟友在防务上“搭便车”,这次推动停火,一方面是想把更多精力转向亚太,毕竟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和经济围堵正处于关键阶段,不想被欧洲战场牵制太多资源。   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大选临近,特朗普需要拿“促成停火”当政绩,吸引那些厌倦战争的选民。   美国军火商虽然赚得盆满钵满,但也开始担心战线拖太长会出变数。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2024年的营收里,对乌武器销售占了15%,可要是冲突陷入僵局,乌克兰的武器采购能力会随着经济崩溃而下降,欧洲国家的库存也快见底了。   更重要的是,持续冲突可能让俄罗斯加大对非西方国家的武器出口,反而冲击美国军火的全球市场份额。   泽连斯基这次愿意签字,也是被逼到了墙角。乌克兰的兵员损耗已经到了严重地步,前线部队多次出现兵力不足的情况,征兵年龄一再放宽,甚至开始征召50岁以上的男性。   经济更是一片狼藉,GDP较冲突前暴跌了40%,全靠西方援助吊着一口气,可最近几个月西方的援助承诺越来越滞后,德国承诺的10亿欧元军事援助拖了三个月才到账,法国的装甲车交付时间也推迟了两次。   国际社会的压力也让西方扛不住。联合国大会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呼吁停火谈判,巴西、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多次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尊重各国主权的同时,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这些国家占了联合国成员国的大多数,西方要是继续无视他们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弱。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西方内部的分歧越来越大。   波兰因为粮食出口问题和乌克兰闹得不可开交,匈牙利更是多次反对欧盟对乌的援助计划,称“本国纳税人的钱不能无限制地流向乌克兰”。   这种内部矛盾在停火问题上被放大,英国牵头搞联合声明,某种程度上也是想压下这些分歧,维持西方阵营的表面团结。   俄罗斯这边的稳扎稳打也让西方没了耐心。俄军在前线构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还不断提升武器装备的性能,新型“铠甲-SM”防空系统投入战场后,拦截乌军无人机的成功率提高到了92%。   西方发现,再耗下去不仅很难帮乌克兰夺回失地,反而可能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不如见好就收,用停火来冻结当前局势。   说到底,西方急于要求停火,根本不是什么“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而是各自的利益算盘都打不下去了。   欧洲要救自己的经济和能源危机,美国要腾出手搞亚太战略和国内大选,乌克兰要靠停火喘口气,这些因素搅在一起,才催生出了这份看似“一致对外”的联合声明。   只是这停火要是真能实现,后续的谈判桌前,各方的博弈只会更激烈,毕竟谁都不想在这场利益纠葛里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