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支持欧盟对华贸易强硬,德国提议:考虑动用‘核选项’” 欧洲国家主动跳进中美贸易博弈纷争,遭到中方反制后,终于意识到“大事不妙”。 据彭博社10月22日消息,当地时间23日,欧盟国家将在布鲁塞尔举行领导人峰会。有消息人士透露,德国、法国和波兰支持在峰会上讨论中方对欧日益严格的贸易措施。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意思,明明是欧洲国家先主动往中美贸易博弈的浑水里跳,现在挨了中方反制,才后知后觉发现苗头不对,开始慌了神。 德国最近动作尤其多,居然直接提议要考虑动用欧盟贸易工具箱里的“核选项”。这个“核选项”可不是闹着玩的,指的是欧盟《反胁迫工具法案》里的终极反制手段,真要是用起来,双方贸易摩擦只会更激烈。 法国这边也没好到哪去。马克龙之前还喊着要“战略自主”,结果转头就跟着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设限。要知道中国是法国葡萄酒第二大出口市场,去年出口额超过20亿欧元,中方反手就加强了对法国葡萄酒的检疫标准,今年前三个季度法国葡萄酒对华出口量直接掉了12%,波尔多那些酒庄老板急得天天给法国政府打电话。 波兰更有意思,之前跳得最欢,不仅跟着欧盟对中国电子产品加税,还禁止中国企业参与本国5G建设。可波兰农业出口里,30%的苹果、25%的乳制品都靠中国市场消化,中方最近调整了进口检验流程,波兰农产品到港清关时间从3天延长到了10天,很多苹果在港口就放坏了,波兰农民协会都跑到欧盟总部门口抗议了。 欧盟内部现在也不是铁板一块。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就明确反对德国的“核选项”提议。意大利时尚产业对华出口占比超过20%,普拉达、古驰这些品牌在华门店销售额占全球三分之一,意大利经济部长直接说,要是跟中国搞贸易对抗,意大利至少要损失50亿欧元的出口额。 西班牙更依赖中国市场,去年西班牙橄榄油对华出口额增长了35%,中国已经成了西班牙橄榄油最大进口国。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最近私下跟中方沟通,说希望能“理性解决贸易分歧”,还暗示不会支持德国的激进提议。 欧盟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也头疼,上周公开表示“现在不是激化贸易矛盾的时候”。要知道欧盟去年对华贸易顺差还有120亿欧元,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要是真动用“核选项”,欧盟企业损失只会更大。 之前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结果中国车企直接把工厂建到了匈牙利、德国,不仅绕开了关税,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德国大众集团最近就抱怨,说中国车企在德国建厂后,抢走了大众近5%的本土市场份额,这让德国政府左右为难。 德国企业现在也在给政府施压。西门子CEO凯飒上周在慕尼黑工业博览会上公开表示,跟中国脱钩是“最愚蠢的想法”,西门子在华研发中心已经投入了20亿欧元,不可能说放弃就放弃。宝马集团更是直接,已经宣布要把在华电动车产能再扩大30%,明摆着不想跟中国市场切割。 法国欧莱雅集团也坐不住了,今年第二季度在华销售额下降了6%,欧莱雅CEO直接飞到北京,跟中方谈合作,还承诺要加大在华研发投入。要知道欧莱雅在华有三个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超过500人,真要是贸易关系恶化,这些投入全要打水漂。 欧盟现在陷入了两难。不反制吧,德国、法国觉得没面子,国内企业压力也大;反制吧,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不同意,而且真要是动用“核选项”,欧盟自己损失只会更大。 之前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关税,结果中国光伏企业转头就把组件卖给了东南亚国家,再由东南亚国家组装后出口欧盟,反而让欧盟多花了20%的成本。现在欧盟光伏装机成本比去年上涨了15%,很多新能源项目都被迫延期,欧盟气候目标能不能实现都成了问题。 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贸易摩擦没有赢家,只有通过对话协商才能解决问题。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上个月就表示,希望欧盟能“摒弃保护主义”,回到互利共赢的轨道上来。 可德国、法国现在还在硬撑,觉得只要拿出“核选项”就能逼中方让步。他们忘了,中国现在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欧盟要是真把中国惹急了,中国完全可以把订单转给其他国家。 就像之前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中国很快就加大了对东盟、非洲的出口,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对东盟纺织品出口额增长了18%,反而比对欧盟出口增速还高。欧盟那些服装品牌,最后还得从东盟进口中国纺织品,成本反而增加了。 德国、法国现在提议动用“核选项”,说白了就是想给中方施压,逼中方在关税、市场准入这些问题上让步。可他们没搞清楚,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中国了,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应对贸易摩擦。 要是欧盟真敢动用“核选项”,中方肯定会有更有力的反制措施。到时候受损的,只会是欧盟那些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和农民。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之所以反对,就是看清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