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政坛二三号人物“同归于尽”,总统被迫出手否决国会决议,亲美派与亲华派已斗成一团!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图二)动用总统权力,以投票方式和出席人数计算错误为由,否决了该国国会17日通过的罢免总理决议,试图以此让现任总理赞丹沙塔尔(图一右)继续留任。 这位被亲华派视为核心的政治人物,最近三个月一直被罢免危机缠得焦头烂额。 亲美派议员在国会里轮番发难,从对华合作项目到内阁人事安排,没一样放过。 国会罢免案的导火索藏在一份矿产合作协议里。 赞丹沙塔尔上台后推动中蒙塔本陶勒盖煤矿的铁路专线建设,这条线一旦通车,蒙古的优质焦煤能以更低成本运到中国港口。 亲美派却跳出来喊“资源被控制”,硬是在国会发起了不信任投票。 投票那天的场面乱成一锅粥。 亲美派宣称有65名议员赞成罢免,超过国会总数的三分之二。 但总统办公室核查后发现,实际出席投票的议员只有98人,赞成票根本没到法定门槛。 呼日勒苏赫直接在电视讲话里戳破了这个漏洞,气得亲美派议员拍着桌子骂“总统拉偏架”。 这场恶斗本质是亲美和亲华两大阵营的角力。 亲美派的头面人物是国会主席恩赫包勒德,这位前总统卸任后一直憋着劲儿想夺回权力。 他最近频繁和美国驻蒙使馆互动,甚至放话要“引入第三方力量平衡对华关系”,潜台词就是想抱美国大腿。 赞丹沙塔尔这边则看得很实在。 中国连续十年都是蒙古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50亿美元,蒙古出口的煤炭、铜精矿八成以上都运往中国。 他上台后不仅推进铁路项目,还跟中国签了跨境电商合作协议,光是上半年就带动蒙古中小企业出口增长了23%。 亲美派却故意抹黑这些合作,一会儿说“陷入债务陷阱”,一会儿说“丧失经济主权”。 可他们拿不出替代方案,只能靠喊口号博眼球。 美国去年给蒙古的所谓“援助”才5000万美元,连塔本陶勒盖铁路项目投资的零头都不够,这点钱根本填不上蒙古的经济窟窿。 普通蒙古民众对这场内斗早就不耐烦了。 乌兰巴托的街头小贩都知道,要是中蒙贸易断了,手里的羊肉卖不出去,冬天取暖的煤炭都可能涨价。 最近民调显示,62%的民众支持赞丹沙塔尔继续推进对华合作,只有28%认同亲美派的主张。 总统的否决也不是一劳永逸。 恩赫包勒德已经放话要重新召集国会投票,甚至威胁启动弹劾总统的程序。 亲美派议员还在社交媒体上散布谣言,说赞丹沙塔尔“收了中国企业好处”,但拿不出任何证据,最后被蒙古最高法院警告“涉嫌诽谤”。 赞丹沙塔尔暂时稳住了位置,但处境依然凶险。 他最近密集会见内阁成员,强调要“集中精力搞经济”,同时加快了中蒙边境口岸的升级改造。 这个动作很明确,就是要靠实实在在的经济成果巩固支持率,让亲美派的攻击失去市场。 蒙古的地缘位置决定了它绕不开中国。 就算亲美派再怎么折腾,也改变不了蒙古80%的外贸依赖中国市场的事实。 美国远在天边,既不能大量进口蒙古的矿产,也没法帮蒙古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顶多给点口头承诺。 呼日勒苏赫总统这次出手,其实也是在平衡各方势力。 他既不想让亲美派把政局搅乱,也得考虑民众对经济发展的期待。 否决罢免案后,他立刻召集两派领袖开会,要求“以国家利益为重停止内斗”,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两派根本没打算收手。 接下来的一个月关键得很。 国会要是再提罢免案,赞丹沙塔尔就得靠内阁和民众支持硬扛。 而亲美派要是拿不出新招数,支持率可能继续下滑。 毕竟蒙古人已经尝过对华合作的甜头,没人愿意回到过去那种资源卖不出去、经济停滞不前的日子。 这场政治闹剧说到底,就是亲美派想夺权却找错了方向。 他们以为靠美国就能扳倒亲华派,却忘了经济基础才是政治博弈的根本。 赞丹沙塔尔只要能稳住对华合作的大盘,亲美派的那些小动作,终究成不了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