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 “科学技术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这话太对了。就说钱学森,中学毕业报志愿时,面对众多建议,他毅然选择学铁道工程,就想给中国修铁路,因为当时中国铁路人才缺乏。后来他又改学航空工程,要学会保家卫国的本事。 还有钱三强,1937 年日本侵华,父亲病重仍劝他出国学习。他到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学习特别认真,还主动多学技能,就想着回国后能一人多能。他们都用行动诠释了科学家对祖国的热爱,哪怕科学可跨越国界,但他们的根始终在中国。 祖国强盛离不开科学技术,更离不开爱国科学家。今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成就斐然,科技人才量质齐升。而科学家精神的灵魂是爱国,新时代更需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就像杨振宁先生,这位与牛顿、爱因斯坦比肩的伟大物理学家,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他在基础物理学领域登峰造极,还始终心系祖国,以毕生之力推动中国科技崛起。他的离去是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但其留下的科学遗产和家国情怀,如恒星般照亮后人前行路。祖国强盛,正需要这样的爱国科学家。 爱国情怀其实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就像乐山市中区牟子学校开展的活动,了解祖国生日、在国旗升起时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饱含着对祖国的敬意。 认识为国家奉献的“明星”,知晓国之重器也很重要。像“东风 - 41”、“KJ - 3000预警机”、“076两栖舰”等,它们彰显着祖国的强大。学生们在收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实力,从而激发爱国热情。爱国不用惊天动地,一个标准的动作、一句有力的国歌旋律,都能体现我们的爱国情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