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邮报今天(10月22日)报道:“特朗普与普京会晤取消,因俄罗斯坚称征服乌克兰的目标‘没有改变’。”特朗普谈到他可能与普京会面的情况:“我不想浪费这次会议。我们尚未做出决定。” 特朗普团队前阵子还私下放风,说想通过会晤找补找补美俄关系,毕竟现在美国国内一堆烂摊子,从通胀到工业回流都没理顺,要是能在外交上搞出点动静,对他后续的政治动作多少能加点分。 可俄罗斯这边根本不接茬,普京身边的核心官员最近接受采访时,明里暗里都在强调,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根本目标从没变过,说白了就是要按自己的节奏把事儿办到底,不可能因为要跟美国开会就松口。 这种态度直接戳中了特朗普的顾虑。 要知道特朗普这人向来好面子,尤其看重所谓的“交易成果”,要是跟普京坐下来谈,最后啥实质性进展都没有,反而让俄罗斯把“坚持目标”的立场再宣示一遍,那他自己脸上也挂不住。 所以他才会说“不想浪费这次会议”,这话里既有对会晤没把握的谨慎,也有不想做无用功的考量。 其实从去年开始,美俄关于乌克兰问题的沟通就一直断断续续。 特朗普之前任上跟普京有过几次会面,当时还想在叙利亚、核军控等问题上跟俄罗斯找合作点,可现在乌克兰战场的局势跟那时候完全不一样。 俄罗斯这边已经把对乌行动当成了长期任务,从武器生产到兵力部署都在做持久准备,最近还在顿巴斯地区加固防线,明显是打算跟乌克兰及背后的西方国家耗下去。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怎么可能因为一次会晤就改变既定目标? 对普京来说,征服乌克兰不仅关系到俄罗斯的地缘安全,还涉及到他在国内的威望,要是在这个问题上松口,反而会让外界觉得俄罗斯“服软”,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而特朗普这边,虽然想通过改善美俄关系来减轻美国在国际上的压力,比如把更多精力放在亚太地区,但他也不敢真跟俄罗斯走太近。 美国国内现在对俄罗斯的敌意还挺浓,尤其是民主党那边,一直盯着特朗普跟俄罗斯的关系,要是他跟普京会晤后没拿出让美国民众满意的“成果”,反而让俄罗斯占了舆论上风,那民主党肯定会抓住这点大做文章,说他“对俄软弱”。 所以特朗普在会晤这件事上特别纠结,既想搞点外交动作,又怕搞砸了引火烧身。 还有个关键问题,现在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核心诉求根本对不上。 美国想让俄罗斯停火撤军,至少得先把占领的乌克兰领土还回去,可俄罗斯要的是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权,还要在顿巴斯等地区实现“特殊地位”,这俩诉求差得太远,根本没多少谈判空间。 之前美国也通过第三方跟俄罗斯沟通过,可每次都因为这些核心问题谈不拢而卡住,这次就算特朗普跟普京真见了面,大概率也还是会陷入僵局。 特朗普心里肯定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说“尚未做出决定”,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留后路,万一最后没谈成,也能说“本来就没确定要会晤”,不至于太被动。 另外,美国的欧洲盟友对特朗普跟普京会晤也不怎么支持。 像德国、法国这些国家,虽然也希望乌克兰危机能和平解决,但他们更担心特朗普为了跟俄罗斯达成交易,牺牲欧洲的利益,比如放松对俄制裁,或者在对乌援助上打折扣。 之前特朗普就有过削减对乌援助的想法,欧洲盟友一直提心吊胆,要是这次他跟普京会晤后真有什么对俄罗斯“让步”的动作,欧洲那边肯定会反弹,到时候美国跟欧洲的盟友关系又得出问题。 特朗普也得考虑这层因素,要是因为一次会晤把欧洲盟友得罪了,那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只会进一步下降,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再看俄罗斯这边,除了在目标上不让步,最近还在做两手准备。 一方面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打击力度,比如用导弹袭击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和军事目标,另一方面也在跟中国、印度等国家加强合作,减少对美欧市场的依赖,这样就算跟美国谈不拢,俄罗斯也有足够的底气扛住西方的压力。 普京很清楚,跟特朗普打交道不能太实在,要是让特朗普觉得俄罗斯有求于美国,那美国只会得寸进尺,所以必须先把立场摆硬,让美国知道俄罗斯不会轻易妥协,这样就算以后真要谈判,也能掌握更多主动权。 现在会晤取消的消息一出来,美国国内的反应也挺分裂。 共和党内部有部分人支持特朗普的决定,觉得跟俄罗斯没什么好谈的,与其浪费时间不如专注于国内问题;但也有一些共和党议员觉得,就算谈不拢,跟普京会晤也能了解俄罗斯的真实想法,完全取消会晤有点太草率。 民主党那边则趁机批评特朗普,说他在对俄政策上“犹豫不决”,既没拿出有效的对俄策略,又搞砸了可能的外交机会,根本没能力处理国际事务。 特朗普面对这些声音,估计也在琢磨接下来该怎么应对。 要是真彻底放弃跟俄罗斯的会晤,那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话语权可能会进一步减弱,毕竟现在欧洲盟友也指望美国能牵头跟俄罗斯沟通;可要是硬着头皮去谈,又怕谈不出结果还惹一身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