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15E要被破解了?印度嘴上嫌弃中国导弹,暗地里搞逆向研发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虽然印度此前多次表现出对霹雳-15E导弹性能不屑一顾的态度,但印度还不完全都是傻子。日前有消息人士表示,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正在计划将捡到的PL-15E导弹中的先进技术,融合到其国产“阿斯特拉-2”导弹中。 这话听着就挺玄乎,毕竟逆向研发导弹可不是拆玩具那么简单。 先说说霹雳-15E的底子。这导弹是中国专门拿来出口的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能到145公里,还带主动雷达制导,抗干扰能力也强。 国际市场上不少国家都盯着它,连巴基斯坦之前都明确表示要引进。 印度这边早就坐不住了。他们的“阿斯特拉”系列导弹折腾了快二十年,最早的“阿斯特拉-1”射程才80公里,性能跟霹雳-15E差了一大截。 后来想升级到“阿斯特拉-2”,目标是把射程提到160公里,可试射了好几次都不顺利,关键的制导系统和发动机技术一直没突破。 现在突然冒出要逆向研发霹雳-15E的消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是实在没辙了才走这步棋。 可这事真没那么容易。首先得搞清楚,印度到底怎么拿到霹雳-15E的。 目前公开信息里,还没有哪个国家把引进的霹雳-15E转手给印度,也没听说有导弹坠毁后被印度捡走的情况。 有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印度通过第三方渠道弄到了少量零部件,可光有零部件,想还原整套技术体系简直是天方夜谭。 就算他们真拿到了完整导弹,拆解分析的难度也超乎想象。 现代空空导弹里全是精密元件,导引头里的相控阵雷达、推进系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还有弹体的复合材料,每一项都是高科技。 就拿导引头来说,霹雳-15E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的芯片和信号处理算法都是中国军工的核心技术,印度连民用芯片都得大量进口,想破解军用雷达的技术,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再看发动机,霹雳-15E的固体燃料配方能让导弹在高空保持高速飞行,还能灵活变轨。印度之前在“阿斯特拉-1”的发动机上就栽过跟头,燃料燃烧不稳定的问题一直没解决,现在想靠逆向工程突破,基本就是碰运气。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军工的逆向研发水平向来不怎么样。之前他们仿造俄罗斯的AK-47步枪,造出来的“英萨斯”步枪毛病一大堆,连印度陆军自己都不愿意用。 后来又想仿造以色列的防空导弹,结果花了十几年时间,造出来的导弹射程还不如原版的一半。 这次盯上霹雳-15E,不少专家都觉得,他们大概率是雷声大雨点小。 而且印度国内现在还面临一个大问题,就是“阿斯特拉-2”项目已经拖不起了。 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机是苏-30MKI和“阵风”,这些战机现在用的要么是俄罗斯的R-77导弹,要么是法国的“流星”导弹,全都得靠进口。 印度一直想实现武器国产化,可“阿斯特拉-2”迟迟不落地,空军的导弹储备都快见底了。 之前印度国防部还放话,说2025年前要让“阿斯特拉-2”列装部队,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基本要泡汤。 更打脸的是,印度一边偷偷研究霹雳-15E,一边还在国际上抹黑中国导弹。 前段时间有印度官员在公开场合说,霹雳-15E的抗干扰能力不行,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会失灵。 可转头就有消息说,DRDO专门成立了一个攻关小组,重点研究霹雳-15E的抗干扰技术,想把这项技术用到“阿斯特拉-2”上。 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连印度国内的媒体都看不下去了,有报道直接指出,DRDO这么做,就是承认了自家技术不如中国。 还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印度之前从美国引进了“阿姆拉姆”空空导弹,本来想借鉴美国的技术升级“阿斯特拉-2”。 可美国对核心技术卡得很严,只给导弹不给技术资料,印度折腾了半天也没学到什么东西。 现在把主意打到霹雳-15E身上,说白了就是走投无路后的选择。 可就算他们真能从霹雳-15E上拆出点技术,想整合到“阿斯特拉-2”上也难如登天。 不同导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体系完全不同,强行拼凑只会造出四不像的产品。 之前印度在“光辉”战机上就犯过类似的错误,把各国的零部件往一起凑,结果战机的兼容性差得要命,试飞时频繁出故障。 现在在导弹上重蹈覆辙,结局恐怕也好不到哪去。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中国对武器技术的保密工作一直做得很到位。 霹雳-15E作为出口型号,虽然性能先进,但肯定保留了部分核心技术,不会把最顶尖的东西都放进去。 印度就算拿到导弹,能研究出来的也只是表面技术,想通过这个超越中国,根本不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