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让美国人崩溃的就是,中国这边已经开始收费了。一条船甚至都收上百万有的甚至收到了上千万! 中国海事部门最近放出的新收费细则,直接戳中了不少美国船东的神经;可美国国会那边还在为预算吵得不可开交,政府部门的人全撂挑子无薪休假,两边凑一起,美国企业简直哭晕在码头。 中国这次的收费不是瞎搞,是针对超大型集装箱船和危险品船舶的航道维护费。这些年中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年年涨,那些载重上万吨的巨轮吃水太深,对航道磨损比普通船厉害三倍还多。 海事部门早三个月就公示了细则,开了好几次听证会,连外国船东代表都请去提意见,最后定的标准里,小吨位船反而降了5%的费,真正要掏钱的都是之前占着航道便宜的大船。 这条新规一落地,美国“自由号”货轮就成了第一个尝鲜的。这艘船载着8000个集装箱从洛杉矶过来,靠泊深圳盐田港的时候,直接被收了130万美元的航道维护费。 船东负责人马克在电话里跟同行吐槽,说这钱比预想的多,但看着港口里刚疏浚完的航道连暗礁都标得清清楚楚,比美国东海岸那些坑坑洼洼的航道靠谱多了,吐槽归吐槽,下次该来还得来。 更让美国船东没脾气的是,这收费收得明明白白。海事部门把每笔钱的用途都列在官网上, 从航道疏浚的挖掘机租金到导航浮标的维护费,甚至连新安装的智能监控摄像头都标了价。 中国港口的靠泊效率也跟着涨,以前“自由号”在洛杉矶港要等两天才能靠岸,现在在盐田港最多等四个小时,光节省的滞期费就够抵一半收费,这账算下来反而不亏。 可美国这边的情况就彻底抓瞎了。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为了军费预算吵了快一个月,民主党要砍军费给民生项目,共和党死活不同意,结果新财年都开始半个月了,预算还没通过,政府只能停摆。 海关、农业部、商务部里,除了essential岗位的人,剩下的全回家无薪休假,办公电话要么打不通,要么是自动回复“休假中,急事请留言”。 芝加哥的农产品出口商琼斯最近急得满嘴起泡。他手里有一批价值2000万美元的玉米要运到中国,按规矩得先办出口检验检疫证明。 以前去农业部办公室递材料,三天就能拿证,现在办公室大门紧锁,门口贴张纸条说“停摆期间暂停服务”。他打了二十多个电话,要么没人接,要么接电话的临时工说“不知道啥时候复工”,玉米堆在仓库里,温度一高就容易发芽,损失全得自己扛。 更糟的是,有些美国企业想申诉中国的收费,却连个对接的政府部门都找不到。休斯顿一家航运公司本来想找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抗议材料,结果发现官网的申诉通道直接关了,发邮件过去石沉大海。 公司法务部的人吐槽,以前还能找国务院的人协调,现在国务院负责经贸事务的人也休假了,整个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那些无薪休假的美国公务员日子也不好过。华盛顿特区的海关检查员艾米,每个月要还3500美元的房贷和2000美元的车贷,停摆后没了工资,只能去超市打零工。 对比之下,中国这边的办事节奏就快多了。海事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仅没休假,还加了班,专门开通了收费咨询热线。 广州港的收费窗口前,虽然排队的船东不少,但每个窗口都配了两个人,平均十分钟就能办完一单。有船东拍了视频发网上,说“中国这边办事像坐高铁,美国那边像骑驴”,这条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转了好几万次。 美国媒体最近也在吐槽这件事。《华尔街日报》发了篇评论,说“中国在稳步推进规则升级,而美国却陷在政治内耗里动弹不得”。评论里还提到,中国的收费不是为了卡脖子,是为了提升港口服务质量,这反而让更多国际货轮愿意靠泊中国港口;而美国政府停摆导致的服务真空,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美国市场失去耐心。 最让美国人无奈的是,这种对比还在持续。中国这边已经用收来的费用开始升级上海港的自动化码头,预计明年就能投入使用;而美国国会还在为预算的事互相指责,没人关心那些困在港口的货物,也没人关心那些没工资的公务员。有美国网友在评论区留了句扎心的话:“我们不是输在收费上,是输在自己不争气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