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高调放话:如果郑丽文去北京,不能代表台湾与大陆签协议!10月20日,郑丽文当众表示,一定会去大陆交流,并且“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见”,网友:民进党都把你的“权利”给剥削了! 一到台海热点,民进党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刷存在感。这回看到郑丽文新官上任,民进党立马“放话”:只要你国民党去北京,不许签协议、不许搞大动作。 10月20日,相关表态直接上了岛内各大主流媒体头条。民进党这套操作,已经不是第一次玩了。 2022年国民党高层访陆时,民进党就曾出台“限制令”,这次只不过是把话说得更直白、更强硬。 民进党对外声称“郑丽文没有代表台湾签订协议的权利”,但实际上岛内法律并没有禁止在野党政治人物与大陆进行交流往来。 民进党的做法,更像是对党内外舆论的“先发制人”,想把话语权牢牢攥在手里。面对民进党这波强势表态,郑丽文不仅没退缩,反而当众宣布“当然要去大陆交流”。 她还说自己“什么人都愿意见、什么事都愿意做”,为的就是推动两岸走近。这种态度,直接打破了岛内以往那种“躲着不谈统一”的尴尬气氛。 郑丽文的公开发言一出,岛内网络热议不断。不少网友转发评论,直言“民进党都把你的‘权利’给剥削了”。 这其实反映出岛内民间对民进党操控两岸议题的不满。两岸关系“绑架”在个别政党手里,真的合理吗?这才是岛内社会悄然变化的风向标。 从2023年以来,岛内关于两岸交流的民调数据一直很有意思。超过六成岛内民众支持恢复两岸高层交流,近七成民众希望两岸产业正常往来。 民进党一味强调“主权优先”,但现实是,台海的经济、民生、产业全都是绕不开大陆。郑丽文这次主动表态,无疑是在顺应主流民意。 细看民进党的做法,说白了就是把两岸话语权捏在自己手里,只要不是自己主导的交流,一律“政治化”。 国民党这边,虽然有政策主张、也有交流经验,但每次只要一有动作,就会被标签化,被说成“卖台”、“投降”。 郑丽文上台后,选择主动破局,这种“什么事都愿意做”的表态,其实就是对民进党那套“卡脖子”套路的公开挑战。 网友说得很直白:民进党说你不能代表台湾,你就真的一句话都不能说了吗?*这种“权利剥削”*的荒唐场面,岛内民众其实都看在眼里。 这场由郑丽文掀起的“交流风波”,最终会不会改变两岸格局?目前还难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岛内社会对“封闭对抗”的疲态已经越来越明显。 两岸关系,不可能只靠一方“独角戏”,更需要“你来我往”的善意互动。郑丽文敢于突破,民进党继续设限,两岸关系的“权利分配”悄然生变。 法律、民意、利益多线交织,岛内民众的选择正在成为决定两岸未来的关键变量。咱中国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方向,积极向岛内释放善意和诚意。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合作交流、互利共赢才是最大公约数。无论岛内政党怎么斗,民众的呼声和两岸的现实联系,才是决定一切的底气。 参考资料: 《郑丽文:当然要赴大陆交流,怕就不要出来混》——海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