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政坛二三号人物“同归于尽”,总统被迫出手否决国会决议,亲美派与亲华派已斗成一团! 这场乱局的导火索看似是 “违宪任命” 的程序问题,实则早有积怨。赞丹沙塔尔 6 月刚以 92.3% 的高票上任,上台就把外交重心往中国倾斜。 6 月急赴中蒙边界会议承认 “53 年来边境问题搞砸了”,9 月又联合中俄签下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天然气管道备忘录,这条管道每年能给蒙古带来十几亿过境费,还能盘活国内矿产出口。 他甚至把印度觊觎的跨境铁路项目优先交给中国企业,甘其毛都口岸的无人运输车和北斗监测网也同步推进,通关效率一下提升五倍。 这些亲华动作直接戳中了亲美派的痛处,要知道前总理奥云额尔登曾高调访美签《开放天空协议》,承诺帮美国解决稀土问题,虽因缺乏技术沦为空谈,但亲美势力的根基还在。 议会主席达希泽格韦早就憋着一股劲,两人同为蒙古人民党大佬,却在党内选举结下梁子。赞丹沙塔尔的支持者之前就指控达希泽格韦涉嫌煤矿腐败并启动调查,这次达希泽格韦直接联合 50 多名议员提交罢免动议,拿 “任命司法和内政部长未与议会协商” 当借口。 甚至自己先辞职倒逼议会投票,活生生把政坛变成了私人角斗场。更关键的是,赞丹沙塔尔想改革矿产出口定价机制,这直接动了亲美派背后精英阶层的奶酪 —— 这些人长期靠着和西方的关系赚差价,改革一旦落地,利润空间就会被大幅压缩。 就在 10 月 17 日议会以 “违宪” 为由通过罢免决议后,总统呼日勒苏赫在 20 日突然出手,以 “投票方式和出席人数计算错误” 为由全面否决决议。这个否决看似是程序纠错,实则是平衡两派的无奈之举。 总统自己也在搞平衡术,一边否决罢免案,一边又访问印度推动矿产合作,明显和总理的亲华路线不是一个调调。但他心里清楚,蒙古的经济根本经不起折腾。 中国占蒙古出口总量的 91.3%,煤炭出口更是绝对生命线,2022 年中国调整边境防疫政策时,蒙古煤炭出口暴跌 60%,货币单日就贬值 8%,这种依赖度下,彻底倒向西方无异于自断生路。 亲美派却还在硬撑,民主党公开喊着要加强与美欧合作减少对华依赖,前总理遗留的亲西方官僚网络也在体制内盘根错节,美国主导的 “可汗探索” 军演至今还在继续。 可现实早就给他们泼了冷水:美国的稀土开发承诺是戈壁滩的海市蜃楼,印度消化不了蒙古煤炭的零头,借道俄罗斯远东港口又因运力不足成本倍增,所谓的 “第三邻国” 根本靠不住。 更讽刺的是,就在议会宣布罢免总理的同一天,中国国防部宣布参加 “可汗探索 - 2025” 军演,把这个原本的美蒙双边项目变成了中蒙破冰信号。 现在赞丹沙塔尔还当着 “看守总理”,但宪法规定 30 天内必须选出新总理,议会要是有三分之二议员不接受总统否决,罢免决议还能生效。 刚启动的中蒙铁路、天然气管道这些大项目,随时可能因为政坛动荡停滞 —— 要知道这个总理岗位已经四个月换了俩,政策一换总理就推倒重来,外国投资者早就望而却步。这场亲美与亲华的内斗,最终拖垮的只会是蒙古自己的发展节奏。 这波总理换人,看似小事儿,实则折射蒙古国在巨变世界里的挣扎。夹缝求生,本就艰难,现在中俄美博弈加剧,蒙古国得更聪明点。 信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