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晨光为烈士纪念碑镀上金边,当胸前的白花寄托着深切追思,中国烈士纪念日如期而至。这一天,不是时光长河里普通的节点,而是一个民族对英雄的集体致敬,是一次穿越历史的精神对话——它提醒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从来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无数英烈用热血浇灌、用生命托举的结果;它更召唤我们,要把英烈的精神火种接过来、传下去,让英雄之光始终照亮民族复兴的前行之路。
英烈精神从不是陈列在纪念馆里的“历史标本”,而是融入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从战火中“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呐喊,到建设时期“为油田献终身”的坚守;从抢险救灾时“向险而行”的逆行,到边疆哨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不同时代的英烈,有着不同的奋斗姿态,却始终秉持着同样的家国情怀。他们用行动回答了“人生的价值在于什么”“怎样才算不负时代”——这份“以家国为己任、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内核,穿越时空依然滚烫,既是我们回望历史时的感动之源,更是我们面对当下挑战时的力量之基。
纪念英烈,关键在于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落地生根”。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驻村书记们扎根田间地头,帮村民谋产业、解难题,这是对英烈“为民造福”初心的延续;在科技攻关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通宵达旦突破技术壁垒,誓要打破外部垄断,这是对英烈“为国担当”精神的传承;在社区服务的网格中,基层工作者耐心化解矛盾、守护邻里平安,这是对英烈“甘于奉献”品格的践行。英雄从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当普通人在各自岗位上把“小我”融入“大我”,当每一份奋斗都朝着“国家好、人民好”的目标迈进,就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就是英雄精神最生动的现实践行。
新征程上,我们或许不再面临枪林弹雨的考验,但依然需要英烈精神的滋养。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艰巨的改革任务,我们更要从英烈故事中汲取“敢闯敢拼、不怕困难”的勇气,从英雄品格中学习“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定力。让我们以烈士纪念日为契机,把对英烈的敬意,转化为立足岗位的实干、服务社会的热忱、建设国家的担当;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坐标,凝聚起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这,才是纪念英烈的深层意义,才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