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白鸽在线(厦门)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白鸽在线”)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跻身2025年香港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金融科技IPO项目行列。
这家号称中国领先的场景险数字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招股书中展示了自己高速增长的营收成绩:从2022年的4.05亿元增至2024年的9.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8%。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华丽的增长数据背后,白鸽在线至今未能实现盈利,三年累计亏损超过5783万元。同时,在“保险科技”的光环下,其佣金收入占比高达90%以上,也引发了市场对这家公司科技成色的质疑。
01
从公开报道来看,白鸽在线的创始人涂锦波毕业于厦门大学,职业履历丰富且颇具特色。
他早年曾从事教师工作,后进入国企工作,还曾在中国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任职。2004年,涂锦波辞去工作开始首次创业,将目光投向服贸业与大健康领域。凭借别具一格的美妆院线及日化线铺货营销模式,迅速将公司推向细分领域的头部位置,2005年销售收入就突破了1亿元。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凭借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捕捉,涂锦波察觉到科技赋能给保险行业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于是果断抓住机遇开启二次创业。
2015年,涂锦波创立了白鸽在线,立志用科技赋能保险行业,破解传统保险难以精准满足不同场景下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痛点。
据悉,白鸽在线在成立之初,便确定了以场景险为核心的发展方向。所谓场景险,就是将保险产品与特定的生活、生产场景深度融合,使保险产品更加碎片化、及时化、场景化。
在涂锦波的构想中,保险不该是低频的奢侈品,而应是高频的生活必需品。通过科技手段,将保险产品变得碎片化、及时化、场景化,让保险实实在在下沉市场。
白鸽在线也将其解决方案覆盖至出行、泛人力资源、普惠金融、大健康医养等九大生态场景,采用整体方法解决多个生态系统中各种风险。例如,在共享出行领域,白鸽在线为哈啰出行提供“单车意外险”,保单从用户解锁单车时自动生成,骑行结束后终止,实现“按需投保”。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还是有些骨感。定位非常明确的白鸽在线,所面临的压力也很明显。
02
在持续地发力下,白鸽在线的营收确实有目共睹,但盈利状况却不容乐观。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白鸽在线营收从4.05亿元增长至9.14亿元;但同期净利润持续亏损,分别达到-2507.5万元、-1718万元和-2771.2万元。
2025年前五个月,白鸽在线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867.9万元。
毛利率方面,白鸽在线2022年至2024年的毛利率分别为8.3%、7.9%和9.1%-4,2025年前五个月为9.2%-4,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波动较大。
对于持续亏损的原因,白鸽在线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公司仍处于从研发阶段过渡至商业化阶段,需要大量的前期研发和市场投资。
真的仅是如此吗?
从业务端来看,或也有其他的潜在问题存在。
如业务结构单一。白鸽在线的业务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风险管理金融服务、智能营销及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TPA服务(第三方管理服务)。
但其中,风险管理金融服务占比极高,2024年前9个月占总营收比重达到91%。这项业务本质上就是作为中介机构,帮助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并收取佣金。
同时,白鸽在线也严重依赖“普惠金融”领域的保险产品。2024年前9个月,“普惠金融”总保费超4亿,佣金收入近2.7亿,佣金收入占比46.9%,平均佣金率高达66.7%。
此外,白鸽在线所说的大量前期研发成本,在数据面前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
白鸽在线一直自称是一家保险科技公司,但其研发投入与营销投入的对比实则令人不解。
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9个月,白鸽在线的广告及营销开支分别为2466.3万元、3754.1万元、3093.5万元;
而同期研发开支为1405.7万元、1566.2万元、1649.7万元,营销开支几乎是研发开支的两倍。
白鸽在线似乎也正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近期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焕新升级“MaaS六大模型”平台。该平台包括“方舟”场景风险预警模型、“飞秒”保费智能定价模型和“乐荐”智能推荐模型等,旨在通过AI技术实现保险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级。
但技术研发,并不是“一日之功”。
02
当然,挑战不止于此。
比如,还有客户集中度较高问题。
2022年至2024年9月末,白鸽在线五大客户产生的总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约55.3%、69.0%及79.2%。同期,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25.3%、20%及43.6%。
白鸽在线在招股书中坦承:“倘我们失去任何重要客户或业务合作伙伴,或任何重要客户或业务合作伙伴未能按预期水平与我们合作,我们的增长及收入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另外,在今年3月,中国证监会曾向白鸽在线出具了备案补充材料要求,提出六大问题。
证监会要求公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业务经营模式,保险经纪业务开展及合规情况。此外,证监会还要求白鸽在线补充说明增资款项是否缴足,控股股东的认定依据及合理性。以及厦门白鸽同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否代为持有尚未授予或分配的股权激励股份等问题。
这些监管问询也意味着白鸽在线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保险科技赛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众多企业也纷纷布局这一领域。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以2023年收入计,白鸽在线在中国场景类保险数字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中位列第一,市场份额为4.4%。然而,中国场景险市场约有100多家参与者,白鸽在线无疑面临着来自传统保险公司、线上线下保险中介的多重竞争。
白鸽在线表示,此次IPO计划将募资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研发,以提升智能风控和精准营销能力。
但综合多方考量,市场也会思考:在“保险科技”的光环下,白鸽在线究竟是一家科技公司,还是一家依赖传统佣金模式的保险中介?
白鸽在线,想要“飞”起来,还是要用实力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