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这下,美国放心了,因为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同意谈判。但何时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

这下,美国放心了,因为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同意谈判。但何时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双方并没有公布具体信息,因为美国还在等中国具体的行程安排。 北京时间10月18日上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以及贸易代表格里尔和中国举行视频通话,对于美国来说,这是重大突破。 这波对话契机的出现,其实藏着近期中美经贸博弈的层层铺垫。就在一周前,美国刚依据 301 调查结果,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祭出特别港口费等限制措施。 中国商务部当天就反手将协助美方的韩华海洋五家美国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费城造船厂这样负责美军舰维修的核心企业直接被禁运。 制裁落地当天,韩华海洋股价跌超 5%,韩元汇率创下五个半月新高,美国造船业依赖的钢板、稀土供应链瞬间绷紧 —— 要知道韩华费城造船厂 20% 的船用钢板都来自中国,船舶雷达的稀土永磁材料依赖度更超 70%。 外部压力之外,美国内部的焦虑早已藏不住。财长贝森特一周内连续三次公开释放对话信号,甚至暗示可用 “延长关税豁免期” 换取中方让步。 更现实的是农业领域的困境,白宫承诺给大豆种植户的补贴因政府停摆无法兑现,农民群体的不满情绪正持续发酵,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消费国,采购量直接关系美国农业收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更戳破了强硬姿态的底气不足:过去一年中美贸易摩擦已导致美国制造业就业减少近 30 万,全球贸易总额下降 2.4%。 在这样的背景下,10 月 18 日的中美视频通话成了转折点。贝森特会后高调宣布双方达成 “坦诚且详细的讨论”,确认将尽快举行当面磋商,甚至透露可能下周在马来西亚会面为 APEC 峰会元首会晤铺路。 但中方的表态始终保持审慎,仅明确 “同意谈判”,对具体时间点只字未提。这种节奏把控背后,是对美方 “边谈边压” 套路的清醒认知 —— 就在贝森特呼吁对话的同一天,他还在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声明里,要求对中国经济采取 “更强硬立场”。 美国这边早已按捺不住。特朗普近期的措辞转变尤为明显,从之前宣称 “没理由会晤”,突然改口称与中方关系 “良好”,甚至坦承对中国商品加征 100% 关税 “不可持续”,还主动提及两周后可能与中国领导人会面。 这种软化姿态与中期选举的时间窗口紧密相关,高关税推高的消费品价格正侵蚀中产选民支持,若不能在谈判上拿出进展,执政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但中方的节奏显然不受美方急切情绪的左右。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此前早已划下红线:对话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反对任何 “极限施压” 的老路。 当前未公布具体行程,既是对美方此前单边措施的回应,也是为谈判奠定对等基调。毕竟从稀土管控到供应链反制,中国手里的筹码已足够稳固 —— 美国稀土精炼至今依赖中国,造船、芯片等关键产业的 “卡脖子” 环节始终未能突破。 现在的美国正处在矛盾之中:既想通过谈判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又不愿放弃遏制打压的惯性。而中方的冷静应对,恰恰让对话回归到了 “相互尊重” 的核心轨道上 —— 具体何时坐下来谈,自然要等中方做好充分准备。 从稀土到芯片,从新能源到供应链,中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规模为谈判提供了底气。特朗普承认中国“非常强大”,不是外交辞令,而是现实承认。中美之间的竞争不会消失,但只有相互尊重和务实沟通,才能让竞争回到可控范围。 信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