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有人给美国支招,认为美国应该对中国狠一点,直接没收在美华人的全部资产,以此来要挟

有人给美国支招,认为美国应该对中国狠一点,直接没收在美华人的全部资产,以此来要挟中国对美国放宽出口管制!说白了,一旦中美爆发大规模战争,在西方国家的华人更害怕,因为不知道哪一天美国就会对他们做出管控,没有美国人做不到的事情,更不能高估美国人的道德水平,也不能低估美国人的心狠手辣! 先得搞清楚,在美华人到底有多少资产值得美国 “惦记”。根据美国财政部 2025 年发布的《海外资产报告》,在美华人(包括永久居民和公民)持有的金融资产总额超过 3.2 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债券等证券类资产占比 68%,房地产和实业投资约占 22%,剩下的是现金和存款。 这些资产分布很广,从华尔街的股票账户到硅谷的科技公司股权,再到加州、纽约的住宅和商业地产,几乎渗透到美国经济的多个领域。更关键的是,不少在美华人从事高科技、金融等关键行业,手里还握着专利、技术许可等无形资产,这些都可能成为被 “盯上” 的目标。 而提出这一 “狠招” 的人,打的算盘很明确:中国现在在稀土、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出口管制,正好掐住了美国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的 “脖子”。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美国因中国稀土管制导致的军工生产延误,已经让 F-35 战机的交付量减少 12 架,“福特” 号航母的维护周期延长了 3 个月。 这些人觉得,只要把在美华人的资产攥在手里,中国就会因为担心侨民利益而妥协。可他们忘了,美国历史上的资产没收案例,最后往往是 “损人不利己”。 最典型的就是二战时期对日本裔美国人的资产管控。1942 年,美国政府以 “国家安全” 为由,不仅将 12 万日裔美国人关进集中营,还冻结、没收了他们价值超过 4 亿美元的资产,包括农场、商店和银行存款。 这场风波导致加州农业损失惨重 —— 当时日裔经营的农场占加州蔬菜种植面积的 40%,他们被关押后,大量农田荒芜,蔬菜价格暴涨 3 倍。 更深远的影响是,这件事让全球对美国的 “财产安全承诺” 产生怀疑,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政府才开始对受害者进行赔偿,可信任的裂痕早已存在。 再近一点,2018 年中美贸易战刚开始时,美国就曾对中国科技企业高管的在美资产动手。当时华为高管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押,其在美持有的 1100 万美元股票和房产也被临时冻结,虽然最后没有被没收,但已经释放出危险信号。 2024 年,美国还以 “涉军” 为由,冻结了 3 家中国企业在美子公司的资产,理由仅仅是这些企业与中国军工企业有 “间接合作”,这种随意扩大管控范围的做法,已经让不少在美外资企业感到不安。 更现实的问题是,真要是没收在美华人资产,美国自己也得承受巨大损失。首先是金融市场会动荡 —— 在美华人持有的 3.2 万亿美元资产中,有 1.2 万亿美元是美国国债和企业债,一旦这些资产被强制抛售或冻结,可能引发债券价格暴跌,推高美国政府和企业的融资成本。 其次是房地产市场,加州硅谷、纽约曼哈顿的不少房产由华人持有,要是集中冻结或拍卖,可能导致局部房价下跌,影响美国民众的财富缩水。 还有人才流失的风险 —— 在美华人中,有超过 15 万名高科技领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一旦资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他们很可能选择离开美国,转而前往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这对正缺高端人才的美国科技产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对在西方国家的华人来说,这种风险确实需要警惕。现在已经有不少在美华人开始调整资产配置,比如将部分资金转移到香港、新加坡的账户,或者增加黄金、大宗商品等 “硬资产” 的持有比例,甚至有人开始申请第二国籍或海外居留权,就是为了应对可能的资产管控。 欧洲的情况也类似,2025 年上半年,德国、法国就曾以 “审查外资” 为由,对中资背景的企业进行资产核查,虽然没有没收,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已经让华人企业倍感压力。 不过也得看到,这种 “没收资产” 的招数,在美国国内也面临不少反对声音。美国商会 2025 年 9 月发布的报告明确指出,“任何针对特定族群的资产管控,都会破坏美国的投资环境,让全球投资者对美国失去信任”。 华尔街的投行更是直接反对 ——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每年从在美华人的金融业务中赚取超过 120 亿美元手续费,他们自然不希望这块 “蛋糕” 被毁掉。 说到底,尊重每个人的合法权利,不分国籍、不分族群,是现代社会的底线。谁要是连这点都守不住,那不光是失了德,更是丢了人。面对这种离谱建议,咱们别光觉得“无语”,更要警惕它背后那股煽动对立的歪风。理性点,清醒点,别让情绪带偏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