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白宫公开宣布 2025年10月19日消息,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哈塞特公开表示,他计划在一到两周内专门做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演讲,这立马引起了各界热议。 OpenAI的研究员前几天高调宣布,说GPT-5“解决”了十个数学难题。没想到才几个小时,事情就反转了。谷歌DeepMind的老板哈萨比斯直接留言:“太尴尬了。” 这哪是什么“解决难题”,分明是“文献检索大赛”拿了第一!OpenAI那位研究员当初吹得有多响,现在脸就有多疼——所谓的“十个数学难题”,全是数学家埃尔德什留下的经典命题,可早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就被其他学者陆续破解了。GPT-5没做任何推演,只是在浩如烟海的论文里把这些旧答案扒了出来,连网站没及时更新状态这种细节都没管,就被包装成“百年突破”。 哈萨比斯那句“太尴尬了”,简直是精准补刀。这位深耕AI领域30年的大佬,一直主张AI要“以研究为导向”,还说过要对技术保持敬畏,看到同行靠检索文献蹭热度,自然忍不住吐槽。更打脸的是图灵奖得主LeCun,直接嘲讽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连数学家陶哲轩都站出来澄清:AI真正的价值是帮人处理查文献这种琐事,不是装成“解题天才”。 哈塞特选在这时候抛出口风要讲AI,时机巧得有点刻意。这位白宫元老可不是外行,2017年他帮特朗普搞《减税与就业法案》时,就很懂怎么用政策给产业“定调”,去年还被传要竞争美联储职位,妥妥的“经济政策操盘手”。现在AI圈因为炒作闹得乌烟瘴气,美国本土的芯片、科技企业又盼着政策明确方向,他这篇演讲,分明是要给行业“稳军心”。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AI战略焦虑。前阵子刚公布25页的行动计划,又是放宽技术出口,又是建基础设施,核心就是要跟其他国家抢主导权。可OpenAI这出闹剧一闹,外界难免质疑:美国的AI领先是不是掺了水?哈塞特这时候站台,既能借着GPT-5的热度抓眼球,又能悄悄把话题引到“政策引导创新”上,简直是一举两得。 说起来,哈塞特对“技术与经济挂钩”的套路门儿清。他当年搞减税,就是靠政策撬动企业投资;现在盯上AI,本质是想复制这套逻辑——用演讲释放信号,再用后续政策给企业铺路,比如给AI研发减税、划定监管红线。毕竟哈萨比斯都放话了,AI是“划时代的定义性技术”,比互联网影响还大,这种级别的产业,美国不可能放任自流。 OpenAI的炒作其实戳破了行业的一个通病:为了市值和关注度,把“工具能力”吹成“智能突破”。GPT-5的文献检索能力确实强,能帮研究者从论文堆里捞线索,但这跟“解决百年难题”是两码事。就像陶哲轩说的,AI该当“科研助手”,不是“装腔作势的专家”,硬要往脸上贴金,只会像这次一样闹笑话。 哈塞特的演讲现在成了最大悬念。他要是敢戳破行业炒作的泡沫,说不定能给AI降温归真;可要是顺着OpenAI的话说,继续吹“技术领先”,那无非是换个方式搞战略宣传。毕竟美国的AI政策从来没离开过“竞争”二字,只是希望这次别把炒作当成真本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