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荷兰,中国的态度只有一个:不接受豁免,不开启谈判,直至将其彻底打服。北京需要一个“典型案例”,来向全世界宣告一条新铁律:在美国对华的科技战中,没有“中立”,只有“帮凶”,而所有“帮凶”,都将付出比美国更惨痛的代价。 半导体芯片是现在各行各业的“心脏”,小到手机、家电,大到汽车、工厂机器,离了芯片都转不动。 为啥偏偏是荷兰?不是中国故意挑软柿子捏,是荷兰自己把“帮凶”的标签贴得太牢。ASML作为全球唯一能造EUV光刻机的企业,明明靠着中国稀土和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却跟着美国的节奏,一年三番五次收紧对华出口;安世半导体被中国合法收购后,荷兰硬是在美国施压下冻结股权、罢免CEO,把商业规则踩在脚下。这哪是“中立”?是明晃晃地帮着美国卡中国的脖子,这样的角色,不拿来当“典型”,谁来当? 中国这态度,可不是一时上头的硬气,是算准了荷兰的“七寸”。荷兰的半导体产业看着风光,其实早被中国供应链绑得死死的——ASML的DUV光刻机里,每台要用1.2吨中国产的钕铁硼永磁体,全球90%的产能都在咱们这儿;安世半导体更不用说,80%的核心零部件来自中国,东莞基地一停,欧洲车企的生产线就跟着趴窝。之前荷兰刚冻结安世股权,中国稀土企业就暂停了对ASML的供货,没几天ASML的股价就跌了12%,CEO急得亲自来中国谈,这就是“打服”的底气。 更关键的是,中国要立的“新铁律”,不是只给荷兰看的。这两年日本跟着美国搞半导体出口管制,韩国也在犹豫要不要加入“芯片四方联盟”,这些国家都在观望:帮美国对付中国,到底要付出啥代价?要是荷兰这次能轻松过关,不用付出惨痛代价,那其他国家只会觉得“跟着美国混,风险不大”,到时候一堆“帮凶”冒出来,中国的科技突围只会更难。所以这次必须下狠手,让荷兰疼到骨子里,也让其他观望的国家看清——帮美国,得不偿失。 荷兰自己也不是没慌过。之前中国宣布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时,荷兰经济部连夜开会,急着跟中国“磋商”,说“愿意保持对话”。可中国压根不接茬,为啥?因为之前的“磋商”全是白费功夫,荷兰嘴上说“中立”,转头就跟着美国加严管制,这样的谈判,不如不谈。现在荷兰的车企天天给政府施压,ASML的高管也在内部会议上抱怨“再这样下去,企业要完”,可这些都晚了,中国要的不是“口头妥协”,是实实在在的“认错”,是以后再也不敢当美国的“帮凶”。 有人说中国这是“以牙还牙”,其实更像是“以战止战”。美国发起的科技战,从来不是公平竞争,是想把中国排除在全球产业链之外。中国拿荷兰当“典型”,就是要告诉全世界:我们不想打,但也不怕打;谁要是敢帮着美国来卡我们,不管你是哪个国家、哪个企业,都得付出代价。这不是霸权,是被逼出来的自保——你都要断我的路了,我还能跟你客气? 看看现在的局面,荷兰的日子不好过,ASML的订单量降了20%,安世半导体的欧洲客户流失了15%,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损失。而中国呢?国产DUV光刻机已经突破28nm制程,镓、锗的自主供应体系越来越完善,就算没有荷兰的技术,我们也能慢慢搞出来。这就是中国的自信:你能卡我的脖子,但卡不住我前进的脚步;而你一旦当了“帮凶”,付出的代价,你承受不起。 说到底,中国对荷兰的强硬态度,是给全球产业链立规矩:科技战里没有“中立”的浑水可摸,帮凶必遭反噬。荷兰要是识相,就该早点跟美国划清界限,不然等到彻底被打服那天,损失的可就不只是钱了,还有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里的立足之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