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国民党再次走到历史性十字路口,33万党员的决定将重塑这个百年政党的未来走向。 10月18日,中国国民党举行党主席选举,33万名党员将在六位候选人中作出选择。这场选举不仅关乎谁来执掌国民党,更将决定这个百年政党的改革方向与未来命运。 01 六强争霸:选举基本情况 本次国民党主席选举呈现出“六抢一”格局,参选人包括郝龙斌、郑丽文、罗智强、张亚中、卓伯源和蔡志弘。 具有投票权的党员约33万人,其中海外党员约1.3万人,65岁以上党员超过22万人。 相较四年前的37万投票人数,本次选举人数减少约4万余人。 投票从上午8时开始,下午4时截止,预计当晚7时前可确定新任主席。 02 选情分析:郑丽文领先 选前多项民调显示,前“立委”郑丽文支持度领先。 根据台湾“东森新闻云”最新民调,郑丽文支持度达49.1%,郝龙斌和罗智强分别为21.3%和21%,张亚中、卓伯源和蔡志弘支持度均不足4%。 另一项由中天新闻发起的网络投票中,郑丽文同样获得过半支持率。 台湾民意基金会的调查则显示,在国民党支持者中,28.6%最欣赏郑丽文,21.2%最欣赏郝龙斌。 03 改革呼声:党员的普遍诉求 国民党党员对党的现状普遍不满。 高达98.3% 的受访者认为国民党需要“大规模改革”。 党员认为当前最严重的三大问题分别是:“年轻族群支持度偏低”(70.6%)、“沟通与媒体操作能力弱”(50.7%)以及“缺乏清晰立场与愿景”(47.2%)。 这些问题反映了基层党员对国民党未来方向的焦虑与不安。 04 两岸议题:共同政治基础 两岸政策一直是国民党主席选举的重要议题。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10月15日表示,“我们愿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同中国国民党新领导人一道,推动两党关系和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选前,郝龙斌曾提出推动国民党内部的两岸政策辩论、在北京和上海设立办事处等主张。 两岸关系历史反复证明,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发展;否定“九二共识”,背离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会紧张动荡。 --- 无论谁当选,都面临着整合党内分歧、重塑政党形象的艰巨任务。 新任党主席能否带领国民党在2026年地方选举中取胜,并最终在2028年重新赢回执政权,是未来观察的重点。 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百年政党的每一次抉择都关乎其生死存亡。 您认为国民党新主席最迫切的改革任务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