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钟淑婷通讯员董峰炎
本报讯近日,“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为民办实事项目(第四批)公布,秀洲区“工地潮汐摊位”成功入选。这一扎根工地周边的民生小举措,何以荣登省级榜单?答案藏在工人的满意笑容与摊主的文明经营里。
昨天11时左右,嘉兴国家高新区创新路边的“工地潮汐摊位”逐渐热闹起来。炒饭的香气、快餐的香气交织弥漫,吸引着附近工地的建筑工人陆续前来。“老规矩,一荤两素。”工人老赵熟门熟路走向常去的快餐摊位,“现在基本每天都来这里吃,离工地近,选择也多,省心!”
嘉兴国家高新区是光伏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产业聚集地,分布着不少在建工地。此前,大多数工地没有配套食堂,每到饭点,常有近百名工人扎堆拥堵在路边摊位前用餐,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不仅阻碍交通,更给周边环境卫生带来很大压力,工人“吃饭难”与城市文明建设“管摊难”的矛盾日益凸显。
今年年初,秀洲在全市率先推出“工地潮汐摊位”创新举措,针对工地密集、工人用餐难、摊贩占道经营等痛点,引入流动摊贩新型管理模式。在需求集中区域划定专用场地,在不影响交通、不乱扔乱倒垃圾的前提下,允许摊贩定时定点经营,探索“潮汐经济”与城市文明建设和管理的深度融合。
目前,秀洲已在全域设有6处“工地潮汐摊位”,100余个摊位覆盖周边50多个在建工地,辐射2000余名务工人员,真正做到“摊位有界、经营有序”。
在运营细节上,摊位经营时间精准匹配工地节奏,实行“错峰开市、定时休市”,午餐档时间为10:40至13:00、晚餐档17:00至18:30,既避开车辆进出高峰期,也保障工人用餐时间。摊位经营品类紧扣工人刚需,以快炒、简餐为主,同时为流动摊贩提供合法经营平台。
“以前在马路上摆摊,总怕影响交通被劝离,现在有了固定位置,到点就来,生意稳定,心里也更踏实了。”快餐摊主一边快速打包快餐,一边笑着说。记者了解到,“工地潮汐摊位”所有入驻的摊主都需签订《文明经营承诺书》,以“一摊一桶一垫”作为准入标准,从源头上确保“摊在地净、摊走场清”。
更暖心的是,秀洲区还在“工地潮汐摊位”周边动态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点,为务工人员、流动人员提供多元服务。夏天送上清凉饮品,日常发放文明宣传资料,真正实现城市烟火气和文明风的微妙平衡。让务工人员在便捷用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关怀。这份“烟火气”里的“人情味”,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真正实现了民生与治理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