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南昌市率先实现多层次工伤保险体系“扩围”

从“保基本”到“多层级”,为全国贡献“南昌方案”

为解决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与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难题,我市创新建立补充工伤保险制度。制度实施以来,为我市辛勤付出的劳动者们系上了坚实的“安全带”,为全国多层次工伤保险体系建设贡献了“南昌智慧”与“南昌方案”。

不久前,我市某铝业有限公司质检员赵桃花在进行喷涂上料操作时,左手食指不小心被传送带夹到,造成其意外伤害,经事故调查确认后符合我市补充工伤保险保障要求,且经劳动能力鉴定后伤残等级为十级。

“本以为这次意外自己家庭需要承担2万多元的医疗费用,没想到补充工伤保险不但赔偿了我的医疗费用,还给了我伤残待遇金,十分感谢政府出台的好政策。”补充工伤保险有效避免了赵桃花的家庭因伤致贫。

据了解,针对赵桃花的案例,我市补充工伤保险承办机构依据补充工伤保险政策的相关条款,对事故调查核实后,在收集到所有材料一天后就完成了赔付工作,将待遇款75908.14元支付到伤者公司及赵桃花本人账户,有效缓解了企业和伤者的经济压力。

“我们企业有许多特定人群,原先只能购买商业雇主责任险或意外险,现在可以购买补充工伤保险,待遇标准高了很多,但费用却降低了,化解用工风险的同时还减轻了企业负担,真是利民的好政策。”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我市重点民生工程,补充工伤保险制度的施行给企业和职工精准减负。企业参保后,承办机构可替代企业支付高达77%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费用,显著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与工伤风险。同时,对工伤职工超出工伤保险目录的合理医疗费用,给予二次报销保障,提升了工伤职工的总体待遇水平。

为进一步便利企业与群众,我市实现了与省级社保信息平台自动同步,企业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时即同步参保补充工伤保险,工程项目延期也自动关联,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新建区环卫工人涂某某在清晨作业时,被车辆碰撞不幸身亡。经我市补充工伤保险承办机构调查确认,该事故符合补充工伤保险赔付条件,按照2024年工亡待遇标准可以支付103.64万元及特定人员身亡的补充工伤补助10万元,该笔待遇已及时支付到家属手中。

涂某某的不幸离世令人痛心,但我市补充工伤保险制度的及时响应为其家庭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这也是我市补充工伤保险制度实施以来的首例特定人员工亡获赔案例,充分展示了政策对特殊劳动群体的强大保障作用。

尽管涂某某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根据《南昌市补充工伤保险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为70周岁以下的超龄劳动者缴纳了补充工伤保险费用的,仍可纳入补充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涂某某所在单位配合政策落实为其参保,使其在遭遇不幸时能够获得高额保障。这一实践也为全国超龄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种种事例表明,我市补充工伤保险制度率先扩围,填补了制度空白——突破传统劳动关系限制,首次将超龄人员、实习生、新业态从业者、灵活就业人员等“无法参保”群体纳入保障范畴,极大地扩展了保障人群。

此外,我市还在全国首创开发“工伤智审”信息化平台,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参保、备案、认定、待遇查询等“掌上办”全流程服务,实现“一机在手,随时随地可办”。截至目前,我市补充工伤保险缴费单位66726家,缴费人数128.8万人,享受待遇人数1400人次,支付待遇2276.98万元。(冷华长洪观新闻记者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