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27年4月,周恩来在上海不幸被国民党抓获,就在他认为自己的革命生涯可能走到尽

1927年4月,周恩来在上海不幸被国民党抓获,就在他认为自己的革命生涯可能走到尽头时,审讯室的门打开了,走进来的人竟是他昔日在黄埔军校十分器重的学生鲍靖中。 上海那会儿,路上净是卡车,钢板压着碎石子路,车斗里坐着人,胳膊上还戴着袖章,工人纠察队那样的,名单上有的,不管你是干嘛的,直接拉走关起来,有个穿着印刷厂工服的,街边小贩都低着头不敢看,空气里都是那股子味儿。国民党那时候就那样,不问你叫啥,碰上算你运气不好。 周恩来也不知道怎么就被抓了,四月份刚带着工人搞完事,商务印书馆的临时指挥部一撤,人就在浦东让斯烈的手下给逮了,直接送进第七团团部,这下子麻烦大了。谁都知道那时候沾上点共产党的边,哪怕就是去开个会记个笔记,都得给你扒层皮,周恩来这个级别,想都不用想,肯定是重点对象。 他进审讯室的时候,心里估计也有底,到门口还顺手理了理袖口,好像是最后一次收拾自己,谁知道门一推开,走进来的是鲍靖中,黄埔二期的,那时候周恩来在讲台上,穿着藏青布大褂,底下坐着一帮学员,鲍靖中就在下面,不算最出挑的,可脑子活络,有次战术推演出了错,周恩来拉着他聊了两个钟头,还送他一本《孙子兵法》,扉页上写着“志存高远,不辱使命”,那书他一直带着。 这么多年过去,鲍靖中都当上团长了,在何应钦手底下干,前途正好,他也没想到审的人会是周恩来,在门口站了得有三秒,喉结动了动才进去,屋里光线不好,就一支蜡烛,周恩来一身灰布袍子,上面的泥还没干透,脸看不大清,可那双眼睛,跟在军校里头一样。 鲍靖中一开口,问的不是姓名籍贯,是“先生,没想到是我吧”,周恩来看了他一眼,点点头,俩人都清楚,这不是什么师生叙旧,是要命的关头,审讯还没开始,外头的副师长就在嚷嚷着要枪决,屋里吵得很,副师长喊着要上报立刻枪毙,鲍靖中没说话,手已经搭在腰里的枪上了,指节都白了。 周恩来看着他,问了句,“还记得惠州那次怎么绕开林虎的吗”,鲍靖中一下就愣住了,东征那回,他提议换条路,救了小半个营,周恩来当时夸他,“打仗要护着人”,鲍靖中下意识回了句,“先生教过,革命是护人心”,话说出口就有点后悔,这节骨眼上说这个不合适,周恩来没再说话,眼神就像看他最后一把怎么押。 后来谁也不知道他俩在屋里说了多久,只记得鲍靖中出来的时候,脸色很不好看,叫来卫兵说,“这个人身份有疑点,先单独关起来,等我向薛岳师长请示”,这话一说就是拖延,薛岳当时住院,谁也批不了,鲍靖中还特意找了个福建籍的勤务兵去看守,那小伙子家里穷,小时候被地主欺负过。 当天鲍靖中就派人送了信,第二天中午,军营门口搞火炮演习,动静闹得很大,就在换岗的空档,那个勤务兵偷偷塞给牢里的周恩来一张路线图,上面一个字没有,周恩来看完也没吭声,把身上的棉袍叠好放在床板上,晚上人就跑了。 那本《孙子兵法》留在了窗台上,副师长知道人跑了,气得跳脚,鲍靖中硬是把事扛下来了,全团上下查内鬼,那个看守一口咬定牢门没问题,谁也没靠近过,鲍靖中被叫去问话,就说查无实据,谁也不敢真动他,北伐刚打完,他身上有战功,动他就等于承认自己部队监管不力,这事最后不了了之。 有人问过他后不后悔,他说先生教过“义字当头”,不是怕不怕的事,是该不该做,鲍靖中后来也没去共产党那边,就在国民党系统里待着,抗战的时候打仗很卖力,有人说他两边不靠,他自己说,心里有杆秤,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新中国成立,周恩来托刘伯承去找他,那时候他在南京郊区住,已经退役了,靠点退伍金过日子,听说先生派人来了,鲍靖中半天没说话,眼眶都红了,说真没想过还有人记得,就觉得那是当年该做的一件事。 那个年代的人,就是一股子劲,信义这两个字,是拿前途去守的,鲍靖中不是什么大人物,他没领导过起义,也没解放过城市,可就是那天晚上的一个决定,真就影响了后面很多事,要是那天他没护着,周恩来没了,历史会怎么写谁也说不好,只知道他活下来了,后来当了总理,那段黄埔师生情,那个审讯室里的烛光,就这么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