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织”梦青山湖 启航新“针”途

□万磊周小康本报记者李培晞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针纺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与蜕变,从一个个小作坊发展成为江西最大的针织服装产业基地,走出了一条从“贴牌”变“品牌”、从“制造”变“智造”的传统产业转型道路。如今的青山湖区,辖区内共有各类针纺企业2000余家,年产各类针织服装超10亿件,产值规模近450亿元。

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建设,一直是制约青山湖针纺行业发展的痛点问题。2018年,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指导属地市场监管局对青山湖区纺织服装行业部署实施品牌培育、区域品牌打造战略。2019年4月正式启动“青山湖针纺”集体商标申报工作,历时1年半的努力,2020年11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为集体商标。

近年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为青山湖针纺这一地方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开拓市场、智慧赋能、壮大集群等举措,不断提高产业链完整度。先后成立了青山湖区纺织服装行业商会、南昌市现代针纺商会,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打造千亿元现代针纺产业集群目标,创新“产业链党团共建四链工程”“数字化转型﹢金融”“面辅料﹢自动化设备”等多种方式赋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商会累计助力银行机构地毯式服务各类针纺服装行业会员200余家,为会员企业提供信贷额度达3亿元。

在规范管理标准方面,青山湖区引进江西省首个国家纺织面料馆和专业检测机构——江西中纺联检,联合青山湖区纺织服装行业商会立项起草了3项团体标准,为链上企业提供创意设计、时尚会展、检验检测等服务380余次。鼓励南昌市青山湖区纺织服装行业商会引导针纺产业链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区内某纺织服装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Q/BTS002—2024在智能调温、植物发热功能等项目要求上高于国家标准。

目前,青山湖区基本形成了织布、染整、印花、设计以及面辅料交易、检验检测、成衣制作、外贸出口、电子商务、仓储配送、内贸零售等全链条的现代针纺产业生态。为切实推动该产业链质量提升,青山湖区聘请设计团队,投资近1.2亿元打造中国(江西)青山湖纺织服装综合服务中心,为链上企业搭建展示空间,举办产品展销会100余场;青山湖区市场监管局设立质量基础设施针纺行业“一站式”服务站,有机融合计量、检测、认证等,通过“赣质通”平台线上和线下站点双线服务,将质量服务嵌入制造环节,增强客户黏性,为企业提供从原材料到生产工艺再到成品检测的全链条质量服务。

2025年1月,青山湖区市场监管局指导区中小企业协会挂牌成立了全省首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聚焦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累计为辖区内相关针纺企业提供商标注册咨询、专利规划申请等业务指导130余次,深入80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政策宣贯、咨询答疑、维权援助服务,指导华兴针织获得发明专利2项、众拓制衣获得发明专利1项。

据了解,2019年至今,青山湖区委、区政府相继组织企业参加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中国国际针织(秋冬)博览会、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暨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中国(中部)工业博览会、中国(义乌)国际针织供应链博览会等国际国内展会,通过集体参展、集中展示、抱团发展的形式推动“青山湖针纺”集体商标走出江西、面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