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出了个白眼狼! 沙特阿拉伯宣布了, 10月9日,沙特阿拉伯外贸总局一纸公告,矛头直指中国商品——对原产于中国的饮料易拉罐铝盖正式立案反倾销,直白点说,正是红牛、可乐、气泡水最常用的小尺寸盖!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倾销调查期锁定2024全年,损害追溯却一口气拉回2021年初,四年数据一锅端,意图明显,那就是算总账,这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直呼离谱,咱们和沙特一直关系不错,怎么突然就针对咱们了。 这一调查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中沙两国近年来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形成了鲜明对比。双边贸易额连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24年中国在沙投资增长了36%。 今年5月,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沙特投资大臣法利赫携手,共同主持了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贸易、投资和科技分委会的第五次会议,为双边合作交流搭建重要平台。 这种高层互信与战略合作的大背景,与此次反倾销调查的小动作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对比。 沙特的贸易保护策略展现出了高度的策略性与平衡感。他们一方面致力于防范外部经济风险,另一方面又注重维护与重要贸易伙伴的关系。 尽管沙特对中国企业及其技术资金持开放欢迎态度,但在保障国内产业健康发展与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政府亦会适时采取干预措施。 从历史案例来看,沙特此前已对来自中国的多种产品发起过反倾销调查,包括不锈钢纵向焊接圆管、PVC涂层纺织品、磺化萘甲醛(SNF)、陶瓷卫浴用品等。 此次针对易拉罐铝盖的调查,是这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的最新环节。 沙特的贸易保护策略实际上远不止于反倾销,还涵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本土产业成长的外资政策与法规。 这些措施包括要求外资企业必须通过本地代理进行市场运营、遵守严格的资本与投资门槛以及员工本地化比例要求等。 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美国在全世界发起关税战、贸易战,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在这种背景下,各国贸易政策趋向保守,反倾销措施成为常见工具。 中国实施的反制举措,绝非无的放矢。此举不仅是为捍卫自身的正当权益,更是出于对国际规则与秩序的维护。 中国积极拓展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在反倾销调查程序方面,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 依照中国商务部规定,一场完整的反倾销调查涵盖多道环节。先是国内产业提出申请,而后立案,再经问卷调查,历经初步裁定,最终得出最终裁定结果。 调查机关在收到申请书及证据材料签收之日起60天内,需要对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 这场看似专业的反倾销调查,背后折射出的是沙特在经济转型期的矛盾心态。 沙特正积极践行“2030愿景”,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转型。其志在于降低对石油经济的过度倚赖,开辟多元经济发展的崭新路径。 他们希望借助中国的资本和技术,但又担心国内市场被外国产品占据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次调查是一个警示。在沙特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沙特市场对中国产品展现出强劲需求,为双边贸易注入活力;另一方面,沙特政府亦会借助贸易救济举措,对本土产业予以保护。 如果调查最终认定中国产品存在倾销,并因此对沙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沙特可能会对相关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类似的案例在国际贸易中并不鲜见。 以2020年为例,黎巴嫩曾对原产自中国、阿联酋、埃及、沙特的相关铝型材产品加征为期3年的反倾销税。其中,中国产品首年税率竟高达28%。 手机屏幕前的你可能正在喝一罐可乐,那个小小的瓶盖,如今已成为国际贸易大战的焦点之一。沙特的选择背后,是国家利益与全球化的博弈,是“2030愿景”下产业保护的现实考量。 未来几个月,这场关于瓶盖的贸易调查将逐步展开。无 论结果如何,中国作为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维护者,将继续与各国一道,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为不确定的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 而那个小小的易拉罐铝盖,已经让我们看到国际贸易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参考资料:沙中商务理事会理事:中国技术发展领先 沙中合作前景广阔——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