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在平壤一语惊人,金正恩对中国做出一个承诺,让咱放心,这次梅德韦杰夫访朝,可谓相当高调。他乘坐伊尔-96专机直飞平壤,专机刚落地,他就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朋友依然相伴,敌人却在颤抖!” 10月8日晚,梅德韦杰夫在平壤机场下飞机时,他发布了一段视频并附上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为了庆祝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时光荏苒,朋友依然相伴,敌人则瑟缩颤抖。”这一句话让西方媒体炸开了锅,部分政客的神经也被触动。 梅德韦杰夫的访朝行程有多高调。他乘坐的伊尔 - 96 专机是俄罗斯总统级别的座机,机身涂着显眼的俄罗斯国徽,降落在平壤顺安国际机场时,朝鲜方面安排了红毯、仪仗队迎接,还有数千名朝鲜民众举着俄朝两国国旗欢呼。 除了参加朝鲜劳动党建党 80 周年庆典,梅德韦杰夫还与金正恩举行了两次闭门会谈,会谈时间加起来超过 6 小时,远超预期。 会谈后双方不仅签署了《俄朝军事技术合作备忘录》,还共同参观了朝鲜的武器装备展览,现场展示了朝鲜最新研制的 “火星 - 18” 洲际导弹和 “箭矢 - 2” 高超音速导弹,这种公开的军事合作表态,在俄朝近年交往中并不常见。 梅德韦杰夫此时访朝,跟普京政府面临的压力脱不了关系。一方面,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期公开表示已批准对乌克兰提供 “战斧” 巡航导弹,这款导弹射程超过 1600 公里,能精准打击俄军后方的弹药库、指挥中心,一旦乌军装备,会对俄军在乌克兰的行动形成巨大压力。 目前美国已开始向乌克兰运送首批 “战斧” 导弹,预计 11 月初就能投入使用,俄军不得不紧急调整防线,把部分防空系统从克里米亚调往哈尔科夫前线。 另一方面,欧洲国家近期空前团结,德国、法国、英国相继宣布增加对乌军事援助,德国还向乌克兰提供了 “爱国者” 防空系统,法国则送去了 “斯卡普” 巡航导弹,多个欧洲国家甚至公开鼓励乌军对俄罗斯腹地发动打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梅德韦杰夫的平壤之行显然不只是 “参加庆典” 那么简单。俄罗斯需要通过与朝鲜的合作,缓解军事压力,根据双方签署的备忘录,朝鲜将向俄罗斯提供炮弹、火箭弹等常规武器,而俄罗斯则会帮助朝鲜升级卫星导航系统和防空雷达技术。 要知道朝鲜的炮弹产量每年能达到 100 万发以上,这对炮弹消耗巨大的俄军来说,无疑是 “及时雨”;而俄罗斯的卫星导航技术能提升朝鲜导弹的打击精度,双方算得上是 “各取所需”。 梅德韦杰夫还与金正恩达成协议,将扩大俄朝能源合作,俄罗斯将通过远东管道向朝鲜供应天然气,每年供应量可达 50 亿立方米,这对能源相对短缺的朝鲜来说,也是重要的支持。 更让中国民众关注的,是金正恩在会谈后对中国做出的承诺。金正恩通过随行的中国驻朝大使表示,朝鲜将始终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 “台独” 分裂活动,不会与任何国家开展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合作。 他还提到,朝鲜将继续支持中国在南海、台海等问题上的立场,愿与中国共同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此前朝鲜在联合国相关投票中,就多次支持中国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这次明确表态,进一步巩固了中朝传统友谊,也让中国在处理周边事务时少了一份顾虑。 值得注意的是,梅德韦杰夫访朝期间,还特意提到了 “中俄朝三方合作” 的可能性。他在与金正恩会谈时表示,俄罗斯愿与中朝一道,共同应对来自美西方的压力,维护地区安全与发展利益。虽然目前三方尚未达成具体合作协议,但这种表态释放出重要信号。 在美西方不断加强对俄制裁、在亚太地区搞 “小圈子” 的背景下,俄朝希望与中国加强协调,形成更紧密的互动关系。 国际社会对此次梅德韦杰夫访朝反应不一。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批评俄朝合作 “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威胁要对双方实施新的制裁;韩国则紧急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应对措施,还派出军舰在朝鲜半岛东部海域进行巡逻。 而中国外交部则表示,尊重各国主权和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希望有关国家的合作能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这一表态既体现了中国的中立立场,也暗含对俄朝正常交往的理解。 现在梅德韦杰夫已经结束访朝行程,带着签署的多项合作文件返回俄罗斯。此次访问不仅为俄朝关系注入新动力,也让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微妙变化。 对中国来说,金正恩的承诺让双方在核心利益问题上达成共识,为中朝关系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而对俄罗斯而言,与朝鲜的合作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部压力,为应对俄乌冲突和西方制裁争取更多空间。 对美国、日本和韩国而言,这是一个糟糕的局面。无论他们多么不愿承认,东亚地区的地缘格局正在迅速变化,美日韩可以继续表达关切,可以继续追加制裁,但他们无法改变现实。梅德韦杰夫抵朝称敌人颤抖有何意味 释放强硬信号! 信源:梅德韦杰夫访朝行程及声明_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官网


